上一场贸易战中国打赢了吗?说难听点,两场都输了,尤其是08年那场金融危机,人民币在短期内直接贬值了32%,让中国付出不小的代价,而美国掀桌子后只用拍屁股走人,损失点信誉而已! 说起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大家总爱聊那场从2018年打到2020年的贸易战,觉得中国顶住了压力,出口没崩盘,还逼着美国签了第一阶段协议,就好像赢了局。可仔细扒拉扒拉,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标题里直球怼的两场,一场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那时候美国次贷泡沫炸锅,全世界跟着遭殃,中国也没躲过去;另一场就是后来的关税大战。标题里人民币贬值32%的说法听着夸张,实际数据没那么猛,但代价确实不小。 先说08年那场金融海啸。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华尔街瞬间瘫痪,信贷市场冻结,全球贸易链条断裂。中国作为出口大国,首当其冲。出口订单锐减,沿海工厂大批停工,失业率蹿升,数百万农民工返乡。官方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同比跌16%,比2008年的高点少了好几千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呢,标题说短期贬值32%,这数字不对头。实际从2008年7月的6.83左右,到年底滑到6.84,贬值幅度不到1%,主要是暂停了之前的升值势头。央行为了稳出口,基本盯住美元不放,但这也让进口成本涨了,通胀压力隐隐作祟。更狠的是,整个经济体量小,依赖外需的毛病暴露无遗。企业倒闭潮来袭,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惜贷,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血亏。 政府赶紧推4万亿刺激计划,砸在基建和房地产上,短期拉动GDP反弹,2009年增长9.4%,全球唯一正增的经济体。可这钱花得急,地方债堆积,产能过剩埋下雷,钢铁水泥行业后来几年去库存去得头疼。批评声不少,世界银行报告说这刺激规模合适,但分配歪了,大头流向国企,私企没分到多少汤,效率低。结果呢,房价从那时候起一路疯涨,居民杠杆率飙升,到现在还得慢慢挤泡沫。美国那边,保罗森作为财长,主导7000亿美元TARP救助,美联储印钞救市,危机后经济复苏慢,但他们有美元霸权,全球买单。美联储量化宽松,美元溢出效应让新兴市场跟着晃荡。中国呢,硬扛了阵痛,美国损失信誉,国际上被骂一顿就翻篇,继续当老大。中国付出真金白银,外汇储备虽多,但结构调整拖了后腿。这场“战”,中国稳住了基本盘,但代价是经济转型的阵痛期拉长了。 转到2018-2020的贸易战,这事儿从特朗普上台就开始酝酿。起因是美国贸易逆差大,中国对美出口超5000亿美元,他们觉得不公,汇率操纵、知识产权啥的都拿出来说事儿。2018年3月,第一轮关税砸下来,25%对钢铝,很快就扩展到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平均关税从3%跳到19%,中国反击,针对大豆飞机等加征5-25%。短期看,美国农民哭爹喊娘,中西部大豆库存堆山,出口到中国跌了80%,政府补贴几十亿才勉强兜底。企业成本涨,苹果耐克供应链乱套,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浮0.4%。中国这边,出口对美份额从21%降到17%,2019年GDP增速掉到6%,制造业PMI破荣枯线。研究显示,关税战让中国出口企业利润缩水1-2%,中小企业倒闭率高,沿海就业压力大。转向内需和“一带一路”,出口到东盟欧盟涨了10%以上,但物流成本贵,产业链本地化花了几年。 2020年1月,第一阶段协议签了,中国承诺买2000亿美元美国货,开放金融市场,美国暂停加税。可落实呢,中国只完成了58%的采购目标,大豆买了点,能源飞机拖着。协议没解决核心问题,科技限制继续,华为中兴挨打。经济影响上,NBER报告算账:中国GDP损失0.3-1.2%,美国0.3%,全球贸易多绕弯路,效率低。谁赢了?美国短期政治得分,特朗普吹嘘保护就业,可长期看,供应链回流没成,越南墨西哥捡了便宜。中国呢,加速科技自立,5G芯片投资翻倍,出口结构优化,高科技产品占比升。但别忽略痛点,中小企业融资贵,消费复苏慢。保罗森后来在回忆录和演讲里直说,没人赢贸易战,他作为前财长见过08年乱局,劝特朗普别玩火。事实是,美国信誉再损,中国虽扛住,但增长放缓,债务率高企。这场仗打完,双方都伤筋动骨,美国想脱钩,中国推双循环,谁也没占大便宜。放长远看,这两场摩擦暴露的深层问题,才是真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