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近期报道:“美国和中国正在竞相实现载人登月。谁能率先登月,谁就能制定参与

恰似江楼月 2025-11-10 00:10:30

德国之声近期报道:“美国和中国正在竞相实现载人登月。谁能率先登月,谁就能制定参与和使用月球资源的规则。按照目前计划,美国将在明年上半年进行一次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并且在2027年载人登月。中国则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这一目标。”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美中两国在太空领域又开始较劲了,这次焦点直指月球。简单点讲,谁先把人送上月球,谁就可能占得先机,在怎么分月球资源、怎么合作开发上说上更多话。美国的阿耳忒弥斯计划本来雄心勃勃,现在看时间表有点推后,但还是咬牙往前冲。中国那边呢,步步为营,目标锁定2030年左右登月。 先说美国这边。NASA的阿耳忒弥斯程序是核心,Artemis II是第一步载人绕月任务,原计划2024年底飞,现在拖到2026年上半年,最早4月启动。四名宇航员会坐猎户座飞船绕月转一圈,测试系统,收集数据。这任务不落地,就绕圈,但对后续至关重要。紧接着Artemis III,目标是2027年中期把人送上月球南极,那地方有水冰资源,能支持长期驻扎。可最近消息显示,这时间表压力山大。SpaceX的星舰着陆器设计简化了,砍掉一些复杂步骤和加油次数,就是为了赶进度。NASA高层也公开施压SpaceX加速,不然合同得重谈。话说回来,美国的底子厚,Artemis Accords已经拉了56个国家入伙,这套原则框架强调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共享,但也留了后门,让先到者能优先开发。简单说,就是美国想通过联盟定调子,避免别人乱来。 中国呢,进展稳扎稳打。载人航天局明确表示,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不是空谈。长征10号火箭已经在测试,推力记录屡破新高,孟舟一号飞船也完成了关键试验。这飞船不光用于月球,还能对接近地空间站。2025年是关键节点,神舟系列任务会继续验证技术,揽月工程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在迭代。中国的国际月球研究站计划跟俄罗斯合作,到2035年建基本型,重点在南极建站,勘探氦-3和水资源。跟美国不同,中国没签Artemis Accords,而是推自己的ILRS框架,强调多边合作,但不排斥跟其他国家对接。这么一看,两边都在建自己的“朋友圈”,月球资源这块,谁先落地,谁的规则就更有分量。 资源规则这事儿,牵扯到国际法层面,得说说清楚。外层空间条约1967年就定了基调,月球是全人类的,不能搞领土主权。但具体怎么用资源,没细说。月球协定1979年想补这个洞,要求资源收益国际共享,可惜美中俄都没签,基本成废纸。Artemis Accords填了这个空白,规定安全区、数据共享、可持续开发,但也允许商业开采。这套东西听起来公平,实际操作中,先登月者能划出“安全区”,挡住别人靠近。假如美国2027年先上,就能用这框架锁资源。中国如果2030年跟上,ILRS就能反制,形成双轨制。专家分析,这不光是技术赛跑,还是地缘博弈。月球水冰能裂解成氢氧燃料,氦-3是核聚变潜力股,谁控了这些,谁在太空经济中就领先。联合国太空司最近在维也纳开会,讨论商业月球政策,就是想协调,但效果有限。各国企业已经在预售月壤样本,资源殖民的苗头隐现。 竞争归竞争,两国也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NASA和中国载人航天局都表态,愿意在非敏感领域合作,比如数据交换和碰撞避免。2025年11月的月球表面创新会议上,美方分享了着陆技术,中国展示了机器人臂设计。这说明,大家知道单干成本高,合作能省事儿。但底线是,军事化太空不行。国际法严禁把月球当战场,美国的太空军和中国的人民解放军航天部队都强调防御姿态。台湾地区防务部最近报告也提了太空态势,但那是周边事儿,跟月球赛跑没直接冲突。总的看,这场赛跑推动科技,但也放大分歧。假如美国真赶上2027年,中国得加速迭代长征系列,不然规则制定权就偏了。 这不只是两国的事儿。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在Artemis里出力大,提供模块和技术。中国拉了巴基斯坦和埃及进ILRS,发展中国家视角不同,更在意公平分配。2025年ESA的太空资源挑战赛,就在卢森堡模拟月球采矿,测试国际协调。谁先登月,确实能影响规则,但后期者也能插一脚。

0 阅读:40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