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大事!11月10日凌晨一点前发生的最新消息!两分钟浏览要闻 一. 中国建成全球首个零碳太空计算中心 最近在乌镇峰会上亮相的"零碳太空计算中心"可是个大家伙!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网络,单颗卫星算力最高能达到744TOPS,全部加起来总算力高达5POPS。这些卫星之间用激光通信,速度能达到100Gbps。最厉害的是,它完全靠太阳能供电,利用太空的低温环境散热,真正实现了零碳排放。目前已经为包括之江实验室在内的多家机构提供了在轨计算服务,这标志着中国在"AI+商业航天"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二. AI医疗诊断水平媲美三甲医生 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在华西医院做了个试点,通过分析300万份电子病历进行训练,现在在肺结节检测方面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三甲医院主治医生的水平。他们开发的C-Lung-RADS系统特别厉害,能精确判断肺结节的恶性风险等级,从低危到极高危都能区分,还能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既避免了误诊,又防止了过度治疗。 三. 11月经济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11月的PPI环比由平转涨,CPI同比也由降转涨,这些数据都表明经济正在稳步回升。具体来看,鲜菜、猪肉等食品价格受气候影响波动比较明显,而非食品类中能源价格降幅在收窄,服务消费则保持着温和增长的态势。 四. 纺织业用AI大模型推动产业升级 柯桥世界布商大会最近发布了纺织产业AI大模型"AI布"2.0,主题聚焦"国际竞合——重构全球纺织价值链新格局"。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柯桥2024年的成交额已经达到4009亿元,这次发布的AI大模型将帮助整个行业从过去的"成本驱动"模式转向更注重价值的"价值引领"模式。 五. 六. 中国设定2035年绝对减排新目标 中国最新宣布了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全国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要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超过30%。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首次把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也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标志着中国的减排工作正从强度控制转向绝对量控制。 七. 粤港澳三地联手打造精彩全运会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盛大开幕,粤港澳三地同步举行了升旗仪式,充分展示了大湾区的协同办赛能力。主新闻中心启用了一套智能服务系统,预计赛事期间将接待超过万名媒体人员,为报道提供有力支持。 八. 长征火箭完成第606次成功发射 长征十一号遥六运载火箭近日成功将试验32号卫星送入太空,主要用于开展空间新技术试验。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606次成功飞行,再次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可靠性。 九. 全球最高大气环境观测塔在合肥动工 一座高达400米的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已经在合肥启动建设,预计2027年建成。这座塔将设置23个固定观测平台和1个可升降实验舱,专门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的立体分布规律,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十. 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力最新排名出炉 《2025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内地城市国际传播力前三名。这份报告从海外媒体曝光度、文化传播力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城市进行了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