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烦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优胜劣汰”。 尤其是在说起那批被“一刀切”的民办教师的时候。 总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敲着键盘问:你要是真行,怎么会被淘汰? 我的天。 说这话的人,你真的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那是什么年代?八九十年代,穷乡僻壤,泥巴糊的墙,冬天漏着风。正经师范毕业的,有几个愿意去? 是他们,可能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可能是退伍的军人,撑起了中国最基层教育的骨架。一个月几十块钱,是工资也是补贴,他们教出了我们父辈那一代人。 你说他们学历不够,水平不行? 对,按现在的标准,肯定不行。 可当时,他们就是那片土地上最有文化、最愿意奉献的人了。 他们就像是过河的筏子。 所有人都坐着这个筏子到了对岸,上了岸,开始建高楼大厦了,然后一回头,一脚把筏子踹进河里。 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破筏子,真不结实,幸亏把你扔了。 这是“优胜劣汰”吗? 不,这不是。 这叫忘本。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他们身上,就是一座山。我们不能站在山顶上,去嘲笑那些曾经拼了命把我们托举上来的人。
我最烦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优胜劣汰”。 尤其是在说起那批被“一刀切”的民办教师的
儒雅面条
2025-11-10 05:07:15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