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带着小米冲进造车赛道,转头就把吉利研究院的副院长胡峥楠连锅端走,几十号核心技术骨干跟着跳槽,吉利多年攒下的家底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地基。 这波操作,与其说挖人,不如说雷军精准抄了造车赛道的“近路”。新能源造车拼的就是技术积淀,直接挖来成熟团队,省了几年摸索时间。 懂行的都知道,汽车行业核心人才有多难培养。吉利花了十几年砸钱搞研发、建团队,结果核心力量被一锅端,换谁都得心疼到肉疼。 雷军敢这么干,底气源于小米的资本实力和生态优势。网传小米给这些技术骨干开出的薪资翻倍,再加上造车赛道的想象空间,诱惑力确实顶不住。 有人骂“挖墙脚不地道”,但商场本就残酷。新能源汽车赛道玩家扎堆,晚一步就可能错失先机,雷军这步险棋,走得又狠又准。 吉利的教训太深刻,过度依赖核心团队个人魅力,没做好人才备份和约束机制,才给了对手可乘之机。这也是所有企业该警惕的坑。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企人才流动率近年高达30%,核心技术岗更是争夺焦点。小米这波挖人,不过是行业人才战的缩影,未来只会更激烈。 对小米来说,挖来团队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外来骨干融入小米生态,把吉利的技术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竞争力,才是真正的考验。 造车不是手机的延伸,涉及上千个零部件的协同,光有技术团队还不够。雷军能不能把挖来的“地基”建成高楼,还得看后续整合功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