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人民的真专家!人大教授吴晓求尖锐揭露:你要存钱,银行问你钱哪来的,你要取钱,又问你要去干嘛,这严重侵害人民的隐私权,老百姓取钱干什么,根本不是银行该管的事。 这事儿本不是偶尔遇到一次的麻烦,现在好多银行都这么干,早就成了行业里的歪风邪气。国家早就明文规定,个人取 5 万以上现金,才需要登记来源和用途。 为啥这么定?因为超过 5 万的存取业务,本来就只占所有业务的 2%,大部分人平时存钱取钱都到不了这个数,就是想让咱们办事顺利,不用来回折腾。 可到了银行这,规矩直接被改得面目全非。不少银行自己把线往下拉,取 1 万、甚至几千块钱,就开始追问个没完。你要是说不出个让他们满意的 “用途”,要么不给你办,要么就吓唬你,说你这钱涉嫌违法,还要叫反诈中心的人来核实。 更可笑的是,有些网点说这是上面反诈中心的规定,结果人家反诈中心直接澄清,根本没这么个统一要求,纯粹是银行自己瞎加码。 银行这么做,说白了就是怕担责任。现在反洗钱查得严,要是银行没查出可疑账户,可能就要被罚几十万。他们不想着怎么精准分辨坏人,反而搞 “一刀切”,把所有去办事的人都当成潜在的风险。 不管你是存工资、存摆摊赚的零钱,还是存家里凑的应急钱,在他们眼里都像 “有问题”,非要让你拿证明、说清楚,不然就不罢休。 你去取钱更窝火。不管是给家人交医药费、给孩子交学费,还是装修房子用、换点现金日常花,银行柜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仿佛你取自己的钱,不是天经地义,反而要先经过他们 “批准”。 有老人去取救命钱,就因为说不清银行要的 “官方用途”,愣是被拦在柜台前,急得直掉眼泪;有做生意的小老板,取点钱给员工发工资,被问来问去,耽误了事儿不说,还被合作方误会资金出了问题。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现在银行都有厉害的电脑系统!这些系统能瞬间识别谁是真正的诈骗分子,谁是正常办事的老百姓,连隐蔽的异常交易都能揪出来。可他们放着这么好用的技术不用,偏偏让柜员靠嘴问、靠感觉判断。 明明电脑一眼就能分清的事,非要折腾咱们普通人。有数据说,某家银行一季度管控的账户里,62% 最后查出来都是正常交易,说白了就是瞎折腾人 银行的本分本来是让咱们存钱安全、取钱方便,风控是为了抓坏人、保护咱们的钱,不是给咱们合法办事设障碍。可现在好多银行完全搞反了,把 “风控” 当成挡箭牌,早就忘了自己是服务老百姓的。 法律也说了,要给存款人保密,不能随便收集个人信息。但实际情况是,银行问的早就超出了必要的范围,除了钱的来源和用途,还查你近期的流水、有没有其他银行卡,甚至打探你家里的情况、以后的消费计划,把不该问的隐私都扒了个遍。 好在现在监管部门已经出手管这事了,明确要求银行不能随便滥用个人信息,要规范查询权限。而且也有银行做出了好榜样,他们给账户分了类,平时没风险的账户,就彻底放开限额,不用反复盘问,这样一来,误拦的情况少了 34%; 还有的银行用电脑精准核查,该拦的诈骗没放过,该放的正常交易也没耽误,这说明好好办事根本不难。 吴晓求教授说的这话,不是单纯抱怨,就是想让银行回归本来的样子。反诈没错,合规也没错,但不能拿咱们老百姓的便利和隐私当代价。 银行有那么厉害的技术,就该用技术去抓真正的坏人,而不是把所有普通人都当成 “嫌疑人”;监管部门也该把规矩划得更清楚,谁再乱加码、乱盘问,就狠狠处罚,让他们不敢再胡来。 金融服务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大家,不是为了折腾大家。什么时候银行不再随便盘问、不再乱设门槛,让咱们存钱放心、取钱安心,不用看人脸色、不用反复解释,那才是真的办了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