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还是给力! 首相斯特勒抛出的消息让人意外:2026年前要给乌克兰70亿美元支持,财政部的清单写得明明白白,2024年20亿、2025年30亿、2026年补20亿,45亿砸向武器生产,15亿搞技术转移,剩下10亿用来统一国防产品质量标准,这波实打实的支持让不少人直呼“北欧小国藏大招”。 没人想到这个人口不到550万的国家会如此大手笔,更戏剧性的是,挪威向来“多做少说”,2025年6月曝光的报告显示,仅2024年就悄悄给乌克兰送了14架F-16战斗机,是官方公布数的两倍多,还顺带交付了防空导弹、主战坦克等一堆硬货。这种“低调加码”的操作,和有些国家的高调宣传形成鲜明对比,背后藏着实打实的考量。 挪威的底气来自能源红利和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俄乌冲突后欧洲对俄能源的替代需求,让挪威油气出口利润暴涨,1.4万亿美元的主权基金成了援乌的“提款机”。但这绝非单纯的“慈善”,借着援助,挪威的康斯伯格防空系统等军工产品成功打入乌克兰市场,技术转移更是为后续合作铺路,相当于“以援带销”盘活了自家产业。 更关键的是,这70亿美元是挪威重塑欧洲安全话语权的筹码。随着北欧国家集体强化防务,挪威牵头“北欧援乌集团”,用真金白银换来了北约内部的话语权,还通过培训乌军、参与黑海粮食走廊护航,悄悄扩大了在东欧的影响力。对乌克兰来说,这笔资金既能补充战场消耗,又能提升自主国防能力;对挪威而言,这是用小钱撬动大安全的精明布局。 说到底,挪威的豪掷千金,本质是能源红利、军工利益与地缘安全的三重绑定。在欧洲防务格局重构的当下,这个北极圈国家用独特的方式站稳了脚跟,而这70亿美元背后的博弈,也让俄乌冲突的国际牵涉变得更加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