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阵风战斗机被歼-10击落之后,美西方都陷入了崩溃状态?原因很简单,当年的阵风战斗机是真的在演习中战胜过F-22的,也正因如此,在西方的武器装备评价体系中,阵风战斗机,一直都是和五代机坐一桌的。 阵风能被放在这一层级上,是因为那场被反复提起的空中演习,法国飞行员驾驶阵风与美国F-22“猛禽”进行近距离格斗,在规定取消超视距攻击和隐身优势的条件下,阵风成功在视距内“锁定”了F-22。 法国方面随后放出机载视频,美方虽然极力否认结果的真实性,但这场演习足以让阵风在西方世界声名大噪,从那之后,它被贴上“准五代机”的标签,成为除F-22和F-35之外最被看重的战机。 所以当这架曾经“击败过F-22”的阵风,在印巴空战中被歼-10C打下时,西方的心理防线被直接击穿,在他们的逻辑内,阵风代表的是西方顶级技术的门面,是通往“制空神话”的标志性存在。 如今这个标志被歼-10C轻易击败,他们自然会顺着那条简单的推论得出更敏感的结论——既然歼-10C能打赢阵风,那它是不是也能威胁到F-22? 阵风的高价和高光荣誉曾象征着“装备越贵越强”,一架售价高达2.5亿美元的法国战机,居然不敌价格不到其六分之一的歼-10C,这种反差本身就足以让他们感到不安。 尤其是在印巴冲突及多次联合演习中,阵风表现平平,暴露出信息获取和指挥协同方面的短板,使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空中优势已不再是简单依靠单架战机的参数堆叠所能撑起的。 在新的空战格局下,歼-10C并不是孤立作战,它背后是完整的作战体系——天基卫星、远程预警机、数据链网络构成了一张庞大的信息网。 敌人的战机刚进入防区,就可能被多点锁定定位,数据实时传送到歼-10C座舱,飞行员甚至无需打开雷达就能掌握对手动向,而阵风在这种体系化压制下,如同被剥夺了眼睛,只能被动应战。 其实现代空战不再是两架飞机的较劲,而是两个体系的对抗,阵风作为代表单机性能巅峰的欧洲战机,在面对体系作战理念的中国时,暴露出了传统模式的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