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也没用!这次,担任全运会火炬手的霍震霆,给李嘉诚上了一课! 他们一个是阅兵观礼台上的常客,一个是被点名“缺席”的首富。一个举起了全运会的火炬,一个却消失在了大众的视线里。 霍震霆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有钱真不是万能的,家国情怀才是最硬的底牌。 说起霍震霆,就绕不开他的父亲霍英东。霍老先生当年顶着西方制裁的压力,硬生生把南沙从一片滩涂打造成经济热土,临终前还叮嘱家人要坚守爱国立场。 霍震霆完全继承了这份家风,几十年来从没有偏离过方向。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他就牵头促成香港选手以 “中国香港” 名义参加奥运会,为香港体育回归祖国铺路。北京申奥期间,他跑遍全球拉票,光机票就攒了厚厚一沓。 后来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再到如今的全运会,每一次国家重大体育赛事,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更让人敬佩的是,他是阅兵观礼台上的常客。从建国 60 周年到 70 周年,再到建党百年庆典,霍震霆每次都正装出席,胸前佩戴着纪念徽章,眼神里满是自豪。 这次全运会火炬传递,主办方选中霍震霆绝非偶然。他多年来为中国体育事业投入的精力,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商业范畴。 据统计,霍氏家族累计为内地体育场馆建设、运动员培养捐赠超过 20 亿港元,光是支持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就超过 500 场。 他本人担任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 20 多年,推动两地体育交流活动近千场,让无数香港青年通过体育了解祖国、爱上祖国。 再看李嘉诚,曾经是无数人眼中的商业传奇。上世纪 90 年代,他在内地投资房地产、港口、能源,巅峰时期内地业务占他商业帝国的 40%,身家一度突破 3000 亿港元,稳坐亚洲首富宝座。 那时候的他,也是各类重要场合的常客,风光无限。 可随着年岁增长,李嘉诚的商业布局开始转向。从 2013 年开始,他陆续抛售内地和香港的资产,先后卖掉上海陆家嘴写字楼、香港中环中心等核心物业,套现超过 1500 亿港元。 这些钱大多被他投到了欧洲,买了英国的电网、燃气公司,还有德国的基建项目,甚至被媒体戏称 “买下了半个英国”。 与此同时,他开始缺席那些象征家国认同的重要场合。建国 70 周年阅兵,没有他的身影;香港回归 20 周年庆典,他仅派代表出席;就连近几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这位曾经的大湾区商业领袖也鲜有露面。 有人说他是单纯的商业布局,逐利是商人的本性。可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他转移资产,而是他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选择了 “抽身而退”。 要知道,他早年的发迹,离不开内地的政策支持和庞大市场。上世纪 90 年代,内地给了他不少优质地块和优惠政策,才让他的商业帝国迅速扩张。 可当国家需要企业家们共同发力、建设家国的时候,他却转身投向了海外。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毋庸置疑,他积累的财富也足以让后人衣食无忧。但财富终究是冰冷的数字,真正能让人被铭记、被尊重的,是那份滚烫的家国情怀。 霍震霆用几十年的坚守证明,不管时代怎么变,爱国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单纯依赖资本的年代。我们更看重的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对家国的忠诚与担当。 霍震霆担任全运会火炬手,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所有爱国人士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