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义气先义 2025-11-11 11:30:14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2036年奥运的申办流程其实还没正式大开闸门,按照他们的新规矩,是个持续对话阶段,从2024年底开始,感兴趣的城市或国家奥运委员会可以先聊聊意向,到2027年再正式申请。IOC本以为中国会是重头戏,毕竟2008年北京奥运办得风生水起,2022年冬奥也稳稳的,那执行力和影响力摆在那儿。可现在,上海、成都、广州这些一线城市集体缺席,让人有点措手不及。IOC主席托马斯·巴赫之前在2023年访华时还特意点名鼓励中国考虑2036年,说中国有实力办好夏季奥运。但转眼间,申请截止期一过,这些城市没影儿。巴赫在内部会议上提到,这会影响亚洲地区的整体热情,因为中国要是出手,其他地方肯定跟风热起来。现在呢?名单上多是印度、印尼、卡塔尔、土耳其这些,竞争是有了,但IOC总觉得少了点重量级选手。 中国为什么不急着申办?这事儿得从实际账本算起。办奥运不是小事儿,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入,场馆建好、安保、交通升级,全是真金白银。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那时候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办成后确实拉动了基础设施大跃进,鸟巢、水立方到现在还闪闪发光。但现在不一样了,经济发展稳扎稳打,更注重民生实惠。上海、成都、广州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再砸钱建奥运村、扩地铁,说实话,回报率不高。老百姓更关心房价稳不稳、医疗教育够不够用,而不是再来一场全球盛会。去年上海官方就明确回应,说目前没申办计划,成都和广州也差不多,政协提案提过,但没落地。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民生比金牌重要”,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中国体育现在转向全民健身,建体育公园、推社区运动,这比一次性烧钱靠谱多了。 奥运成本水涨船高,过去像雅典2004年、里约2016年,办完后场馆荒废、债务缠身,希腊经济危机就跟奥运有直接关系。IOC自己也承认,疫情后门票收入缩水,广告分成被新媒体分流,吸引力直线下滑。现在感兴趣的地方屈指可数,印度阿姆达巴德闹着要办,但IOC最近敲打他们,说兴奋剂和治理问题得先整顿。印尼努桑塔拉有意向,卡塔尔多哈也聊得热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德国多城联合方案在评估中。但这些地方,IOC心里没底:中东高温咋办?印度基建跟得上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大,谁敢打包票不亏本。巴赫上任时推的“奥运议程2020”,就是想降成本、促可持续,可落实起来,城市们还是望而却步。结果呢,2036年的决定推到2026年9月再定,IOC得慢慢熬。 新主席接棒后,这事儿更有看头。2025年6月,Kirsty Coventry上任IOC主席,她第一件事儿就是暂停“快速轨道”模式,不再急着挑首选候选人。这本来是巴赫的招儿,想早点锁定热门,但成员们觉得太仓促,得给更多声音。现在暂停了,等于给所有感兴趣方多点时间喘息。中国这边,香港大湾区的工作组还在推,建议香港、深圳、广州联手申办,借国家运动会练手。但官方还没松口,估计得看IOC怎么改规则。要是能多用本地场馆、数字票务,成本压下来,中国或许会再想想。毕竟,奥运对国家形象有加分,但前提是别成负担。 对中国来说,体育转型是关键。过去重金牌,现在重健康产业。上海的陆家嘴体育中心、成都的锦城湖公园、广州的珠江新城健身路径,这些日常投入见效快。申办奥运,得权衡长远:办成拉投资、促旅游,但风险是债务和维护费。IOC邀请函发了三轮,中国回的都是“再看看”。这态度接地气,不像以前一窝蜂。网友热议“奥运梦贵了,中国醒了”,这话糙理不糙。强国不是靠一届盛会刷存在,而是产业升级、科技民生双管齐下。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