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采访张家齐哭了,满眼泪水看的人心里不是滋味。张家齐决赛无缘金牌,她说对的起自

曼彤说世界 2025-11-11 15:41:30

赛后采访张家齐哭了,满眼泪水看的人心里不是滋味。张家齐决赛无缘金牌,她说对的起自己,没有遗憾。可以想象陈芋汐拿到金牌有多么不容易,竞技体育竞争激烈。 谁能想到,这个在跳台上绷着小脸、动作干净利落的姑娘,当年是被妈妈“连哄带骗”推进水池的。7岁那年,因为体质弱总生病,妈妈听说跳水能锻炼身体,就骗她说“去泳池里玩水”,可真站到跳板上,冰凉的池水和反复的呛水,让她哭着喊着要回家。是教练看出她的天赋,一遍遍鼓励她“再试一次”,这一试,就试出了十几年的坚守。 14岁东京奥运,她和陈芋汐搭档拿下双人10米台金牌,站在领奖台上咬着金牌笑的样子,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少年意气”代名词。可鲜有人知,奥运夺冠后没两年,她就遭遇了跳水运动员最怕的“成长烦恼”——身体发育带来的体重变化。为了控制体重,她戒掉了最爱的零食,每天训练结束还要加练体能,明明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却要对着美食“望而却步”;动作难度要不断提升,一个新动作从练会到熟练,要在跳台上重复上百次,膝盖和手腕被水拍得红肿是常事,贴满膏药才能继续训练。 她和陈芋汐的缘分,早就超越了“对手”二字。两人从小在国家队一起训练,住同一个宿舍,分享零食、吐槽训练的辛苦,更会在对方遇到瓶颈时互相打气。张家齐身体发育时,陈芋汐会陪着她一起加练;陈芋汐打磨高难度动作时,张家齐会在一旁帮她录像分析。可到了赛场上,她们又是最较真的对手,每一个动作都拼尽全力,每一次打分都屏住呼吸。这种“既是战友又是对手”的情谊,让这场决赛少了几分剑拔弩张,多了几分惺惺相惜。 张家齐的眼泪,哪里是遗憾,分明是拼尽全力后的情绪释放。决赛那套动作,她从起跳到入水,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到完美,只是陈芋汐的发挥实在太过出色。面对镜头,她红着眼睛却笑着说“对得起自己”,这份从容,比金牌更让人动容。谁都知道,跳水项目有多残酷,0.1分的差距就能改变奖牌颜色,日复一日的训练枯燥又煎熬,可她从没想过放弃,哪怕这次没站上最高领奖台,她的坚持也足够耀眼。 我们总被“唯金牌论”裹挟,觉得没拿第一就是失败,可张家齐用行动告诉我们:竞技体育的魅力,从来不是只有金牌这一种颜色。14岁奥运夺冠时,她是万众瞩目的天才少女;如今面临成长的挑战,她依然是那个拼尽全力的勇者。那些在泳池里泡皱的皮肤,那些训练中摔出的伤痕,那些独自熬过的枯燥日夜,早就成了她最珍贵的勋章,比金牌更有分量。 陈芋汐的金牌确实来之不易,背后是同样的汗水与坚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张家齐喝彩。她的眼泪里,有努力后的释然,有对运动的热爱,更有不向挫折低头的勇气。这种“输得起、拼得过”的心态,才是竞技体育最该传递的力量。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张家齐的跳水之路还很长,这次的遗憾,终将成为她下次起跳的动力。那些流过的泪,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9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