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李鸿章去世,他给子孙留下4000多万两白银和无数家产,可没想到,52

云景史实记 2025-11-11 17:06:58

1901年,李鸿章去世,他给子孙留下4000多万两白银和无数家产,可没想到,52年后,他的孙子,43岁的李子嘉,竟因为穷得买不起食物,活活饿死了,死后,他的身上只裹了一张破草席,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草草埋葬了事。   根据清末留学先驱容闳的记载,这笔私产高达4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整年的财政收入,换算到现在至少价值300亿人民币。 李鸿章到底多有钱?清末留学先驱容闳在书里写得明明白白,老李死前给子孙留了 4000 万两白银,这数搁当时就是朝廷一整年的进项,换算到现在少说 300 亿人民币。 可能有人说这数有水分,梁启超就说顶多 1000 万两,但就算按这个数算,也是顶破天的富豪了。 咱不说那些虚的,就说实在的家产:合肥东乡一地就有 250 万亩田,每年收租 5 万石谷物,这相当于 3000 户农民一整年的收入。 上海有 22 处房产,南京有气派的侯府,还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这些大公司的干股,光是每年分红就够普通人活几辈子。1904 年李家分家时,光不动产就值上千万两,更别提金银珠宝、银号存款这些动产了。 可这份泼天富贵,到了孙子李子嘉这儿,成了催命的毒药。1910 年李子嘉在上海李公馆出生,爹是李鸿章长子李经方,妈还是英国贵族小姐,妥妥的含着金汤匙长大。 他一人就分得上海黄金地段的几栋房产、1.3 万亩良田,还有两座山场,每月从汇丰银行领的零花钱就有 500 银元。 这钱在当时能在北京买下 12 套四合院,够普通人家吃十年的。家里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英语法语,可他倒好,《论语》背得颠三倒四,弹琴像撒钱,每个音符都透着不耐烦,心思全不在正事儿上。 16 岁那年爹李经方去世,按理说该收敛了吧?他倒好,葬礼上刚披麻戴孝完,转头就带着英国猎犬闯进赌场,一夜之间把苏州观前街半条街的商铺都输光了。 后来追上海头牌沈秋月,眼睛都不眨就扔出 3000 银元,把整座 “怡红院” 买下来当聘礼,结果婚礼当天自己宿在赌场,让新娘子独守空房。这哪是过日子,分明是拿祖宗的家业当废纸烧! 真正让他跌入深渊的是战乱和他自己的糊涂。1937 年淞沪会战打起来,上海的有钱人都忙着转移资产,他倒好,躲在日占区接着豪赌,把南京西路 3 栋洋房输给了日本浪人。 他妈见他无可救药,绝望地回了英国,临走前把最后 1.8 万亩田契锁进保险柜,可没想到李子嘉直接把钥匙熔成金条换了赌资。 那时候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疯了,1939 年后物价每月涨 10% 到 15%,后来干脆翻着跟头涨,钱贬得跟纸一样,就算有剩点家产也顶不住这么造啊。 到 1948 年,38 岁的李子嘉已经成了芜湖街头的流浪汉,房没了,地没了,连信用都没了,想赊碗阳春面都没人肯借给他。 他最后想典当李鸿章的亲笔信换点钱,结果被当铺伙计一眼看出是赝品 —— 估计真迹早被他换钱赌了。 更讽刺的是,他后来躲在南京鸡鸣寺的破庙里,和左宗棠的孙子左巨生成了难兄难弟,俩晚清重臣的后代,每天早上去玄武湖捞鱼,中午到夫子庙乞讨,晚上挤在漏风的庙里数虱子。 左巨生后来回忆,李子嘉总说要是当年把赌输的钱攒起来,能买下整个南京城,可这话有啥用呢? 1953 年的冬天特别冷,李子嘉发高烧昏迷,左巨生翻遍破庙只找到半块发霉的月饼。 等左巨生想办法弄来吃的时,43 岁的李子嘉已经没气了。最后收尸的时候,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就用一张破草席裹着,找了个空地草草埋了。 围观的人里有人认出他:“这不是当年牵着洋狗、出入百乐门的李少爷吗?” 葬礼上就来了他哥哥和三个债主,棺材里除了尸骨,就放着半副麻将、一张褪色的舞票,还有半张李鸿章写的家书残页 —— 老祖宗在信里劝子孙要勤俭持家,可他半句都没听进去。 说到底,哪是家产不够多啊?李鸿章留下的家业,就算分给十个孙子,只要好好打理,也够富个三五代。 可李子嘉打小就没学过怎么过日子,手里的钱不是赌就是挥霍,别说经营田产商铺了,连守成都不会。 再碰上民国那兵荒马乱、钱不值钱的年月,就算是金山银山,也经不住这么造。这事儿真应了老辈人的话:富不过三代,不是钱留不住,是子孙没那个本事守。您说可惜不可惜?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