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年仅21岁的朝鲜飞行员,开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投诚美国,并获得10万美元的奖励,朝鲜高层得知后震怒,下令要追杀到底,结局令人不忍直视! 1996 年纽约签售会,老兵拍着卢今锡的回忆录怒吼:“你为十万美元,害死了北方亲友!”卢今锡握着钢笔的手顿住,目光落在封面米格 - 15 插图上,久久没说话。 没人知道,他投诚美国,远不止为钱那么简单。 1953 年 8 月的顺安机场,卢今锡盯着食堂的糙米饭,里面混着沙粒和草屑。 停战协议刚签,基地补给却没改善,战士们常饿肚子,宿舍窗户破了也没人修。 他摸出枕头下母亲的照片,十岁时母子在新义州的合影,边角已被摸得卷边。 母亲在 1948 年逃往南方,从此断了音讯,只留下这张唯一的念想。 “找到母亲” 的念头,像种子在他心里疯长,可北方严管,根本没法通信。 9 月初,美军传单飘进基地,“带米格 - 15 来韩,十万美元 + 找家人机会”。 他悄悄把传单藏进飞行靴,夜里翻来覆去:钱能糊口,更能帮他找母亲。 那时他刚升中尉,却见战友因 “质疑补给” 被批斗,连苏联顾问都皱眉头。 一次训练后,他撞见军官把配给的大米偷偷运走,自己却只能吃掺沙的饭。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头?” 他对着战机自言自语,心里第一次动摇。 9 月 20 日晚,他在地图上画航线:顺安到金浦,米格 - 15 油量刚好够。 他把母亲照片塞进内衣,又检查一遍飞行服 —— 没带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次日清晨,塔台指令传来,他故意报告 “发动机异响”,骗走僚机。 战机升空瞬间,他拔掉通讯线,机身贴紧山脊,雷达屏幕上根本找不到他。 飞过三八线时,他看见下方农田里的农民,突然想起北方的父亲,眼眶发热。 可想到母亲可能在南方等他,又咬咬牙,把油门推得更满。 金浦机场降落时,美军的枪口对准他,他却先掏出母亲的照片:“我要找她。” 美军很快核实,他母亲确实在釜山定居,战乱中靠缝补为生。 拿到十万美元奖金时,他第一时间托人联系母亲,两个月后终于通上电话。 “妈,我还活着。” 电话里,母子俩哭成一团,这成了他最庆幸的事。 而北方,他的父亲和弟弟因 “牵连” 被抓,次年传来死讯,他是多年后才知道。 1954 年,他改名 Kenneth H. Rowe 去美国,把一半奖金寄给母亲,自己读书。 特拉华大学的课堂上,他总坐在第一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怕跟不上进度。 毕业后进格鲁曼公司,参与喷气机设计,同事都夸他 “对米格机型特别熟”。 没人知道,他夜里常做噩梦,梦见北方亲友的脸,惊醒后一身冷汗。 2022 年 12 月,90 岁的他在佛罗里达家中离世。 家人按照他的遗愿,把部分骨灰撒向釜山海域 —— 那是母亲曾生活的地方。 如今,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的米格 - 15 前,总有人争论他的对错。 解说员会补充:“他的选择,藏着战争年代普通人的无奈与挣扎。” 没人能简单评判他是 “叛徒” 还是 “求生者”,只知道他用一生,为那次选择付出了代价。 他留下的回忆录,翻到最后一页,能看到一行小字:“如果能重来,我想换种方式找母亲。” 信息来源:凤凰网历史——朝鲜空军首次叛逃事件,此人驾驶米格机突破F-86,强行降落美军机场,他的战友被枪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