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公开喊话大陆: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她强调说,要知道台湾被清

古今知夏 2025-11-13 09:31:55

郑丽文公开喊话大陆: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她强调说,要知道台湾被清朝抛弃后,被日本殖民50年,吃了很多的苦。 当时的清朝,早就不是那个能镇住四方的大帝国了,整个国家烂到了根子里。慈禧太后为了办六十大寿,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修颐和园,花掉的银子能再买三艘 “定远舰” 那样的主力舰。 而日本天皇却带头省吃俭用,把宫廷开支缩减一半,全投进了军备里。一边是铺张浪费的奢靡,一边是卧薪尝胆的积蓄,两国的国力差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朝堂上更是乱成一锅粥,主战的和主和的吵得不可开交,没人能拿出像样的对策。地方督抚手握兵权,却各自为政,中央想调兵支援前线,要么推三阻四,要么干脆假装没听见。 户部的账本也是惨不忍睹,全年的财政收入连养活军队都不够,更别说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这样的清朝,就像一栋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随便来一阵风就可能塌掉,哪还有力气护住台湾这块远在东南的宝地? 让人寒心的是,国际上根本没人愿意帮清朝说话。李鸿章跑到各国使馆求助,希望列强能出面调停,结果人家要么闭门不见,要么敷衍几句就打发了。英国巴不得日本削弱中国,好趁机扩大自己在华利益;俄国盯着东北的土地,对台湾的命运毫不在意; 法国忙着在越南抢地盘,根本没空管远东的事。这些列强就像围在猎物身边的野兽,只等着清朝倒下,好分一杯羹。 而日本对台湾的觊觎,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甲午战争爆发前几十年,日本就派人偷偷跑到台湾,测绘地形、调查矿产,连哪里有港口、哪里能驻军都摸得一清二楚。 他们还专门成立了 “台湾研究会”,研究怎么统治台湾、怎么掠夺当地的资源。甲午战争刚一打赢,日本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割让台湾,根本不给清朝讨价还价的余地。 1895 年的马关谈判,完全是一场不平等的胁迫。73 岁的李鸿章带着朝廷的底线去谈判,伊藤博文直接把早已写好的条款扔在他面前,要么签字,要么接着打仗。 李鸿章苦苦哀求,说台湾是中国的行省,割让出去会让百姓寒心,可伊藤博文只冷冷地说:“要么同意,要么再战,没有其他选择。” 谈判期间,李鸿章还遭到日本浪人刺杀,子弹擦着脸颊飞过,鲜血染红了谈判的礼服,可即便这样,日本也没松口半分。 《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全岛上下哭声一片。台湾巡抚唐景崧立刻通电全国,请求朝廷收回成命,可朝廷只能回电说 “大局已定,无可挽回”。 绝望之下,台湾军民自发组织义军,丘逢甲带着乡亲们歃血为盟,喊出 “守土抗倭,绝不投降” 的口号。他们没有朝廷的支援,没有先进的武器,拿着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就敢和装备精良的日军拼命。 新竹保卫战中,义军在竹林里设伏,打得日军晕头转向;大甲溪之战,他们借着溪水暴涨的机会,突袭日军运输队,缴获了大量军火;八卦山一战,义军战士抱着炸药包冲进日军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场抵抗持续了五个多月,先后有五万多台湾同胞牺牲,日军也付出了近五千人伤亡的代价。如果清朝真的想抛弃台湾,怎么会有这么多军民愿意为守护这片土地流尽鲜血? 更鲜为人知的是,清朝虽然不能公开支援台湾义军,却在暗中悄悄帮忙。一些清军将领带着武器留在台湾,加入抗倭队伍;朝廷通过民间商栈,给义军输送粮食和弹药; 这些举动虽然微弱,却足以证明,清朝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台湾,只是当时的国力和局势,让他们实在无力回天。 日本殖民台湾的五十年里,台湾同胞吃尽了苦头,这些苦难的根源是日本的侵略,而不是所谓的 “清朝抛弃”。 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远不止这些,香港被英国租占,澳门被葡萄牙强占,东北被沙俄蚕食,整个国家都在被列强瓜分,台湾只是其中一个受害者。 郑丽文故意把 “被迫割让” 说成 “主动抛弃”,就是想割裂台湾和大陆的历史联系。她忘了,1895 年的中国和台湾,是命运与共的整体,清朝的衰败让台湾沦为殖民地,而台湾同胞的抗争,也是整个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部分。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不容改变。那些想用歪曲历史挑动两岸对立的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