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他们躺着拿钱,我们卷到秃头?”——最近,一所高校直接把三名印度留学生的奖学

名城探寻 2025-11-13 10:12:02

“凭啥他们躺着拿钱,我们卷到秃头?”——最近,一所高校直接把三名印度留学生的奖学金停了,理由简单:汉语课长期旷课。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炸锅。停的好! 学校做这个决定前,不是没给过缓冲。这三名留学生从秋季学期开始,汉语必修课出勤率就没超过30%,辅导员先后三次找他们谈话,每次都承诺“下次一定按时到”,转头还是窝在宿舍里刷剧、打游戏;汉语老师特意把课件翻译成英语版本发群里,还留了课后辅导时间,可他们一次都没参与过。 直到期末考勤汇总,学院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对照政府奖学金管理办法里“需完成基础语言课程、遵守教学纪律”的条款,才最终敲定停发——总不能让明确的规则,变成可松可紧的“橡皮筋”。 有人觉得“汉语太难,通不过很正常”,可HSK四级真不算高门槛。这个级别的考试只要求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词汇,能看懂简单的新闻段落、进行日常对话,连专业课的基础听课需求都覆盖了。 不少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刚来时连“你好”都不会说,跟着辅导班学半年,通过率能超过80%。 印度籍留学生42%的通过率,比平均水平低了整整23个百分点,根本不是“难度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有位汉语教师透露,班里印度留学生要么上课低头玩手机,要么直接缺席,问起为啥不学,还反驳“我是来学工程的,汉语好不好没关系”——这种对基础课程的轻视,才是通过率低的核心原因。 评论区里也有少数声音说“太苛刻”,认为“奖学金是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别揪着语言不放”。可交流的前提是能沟通。要是连老师讲课都听不懂,跟同学讨论都得靠翻译软件,专业课怎么学? 想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连街头的路牌、超市的价签都看不懂,又怎么谈“交流”?政府设立奖学金,是希望留学生带着真本事回去,成为两国合作的桥梁,不是让他们来“混日子”的。 之前就有高校发现,个别印度留学生拿着每月数千元的奖学金,专业课不上、汉语课缺席,反而天天在外边做兼职,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对那些认真上课、努力通过考试的留学生,也是一种不公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单一学校的个别情况,而是整个群体的共性问题。去年印度籍学生占政府奖学金生的18.7%,占比不算低,可通过率却拖了整体后腿。这说明要改变现状,光靠学校“停奖学金”不够,还得从源头调整。 比如有的学校可以针对印度留学生的语言习惯,增加印地语辅助教学;辅导员可以建立定期打卡制度,别等考勤差到无可挽回才介入。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留学生自己要转变观念——来中国留学,学专业和学语言同样重要,拿奖学金不是“躺赢”的资本,而是要对得起这份资源投入,更要对得起自己来留学的初衷。 高校停发这三名留学生的奖学金,不是“针对谁”,而是守住了规则的底线。奖学金从来不是“白给的钱”,背后藏着对人才的期待,对国际交流的诚意。 只有学校把规则落到实处,留学生拿出该有的学习态度,这份期待和诚意才能真正落地。不然,“躺着拿钱”的争议只会越来越多,那些真正想学习、想交流的留学生,也会被这种负面印象连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10

评论列表

老凯

老凯

1
2025-11-13 10:36

这里应该一刀切,先考托福这样的东西才具备初始条件。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