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2023年的一篇论文。关于越野车整车架构与性能需求分析的内容。说的比较简单通俗,也比较客观准确。我提炼几个重点说一下吧。开篇摘要指出:现阶段越野车型中P2混动仍为最佳动力方案。但随着电池电驱技术发展,电驱越野会成为主流动力选型。一、越野车动力结构及特点。1、燃油越野车。纯机械传动结构,需通过差速锁,实现四轮机械连接,通过土坑、巨石等越野交叉轴工况能力强。2、P2混动越野车。在传统越野车动力架构的基础上,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加入P2电机,改善起步提速能力,改善燃油经济性。3、纯电驱动越野车。采用前后轴动力解耦形式,动态响应控制更快,操控更灵活。4、增程式混动越野车。在纯电基础上增加增程装置,增加续航里程,减小续航焦虑。二、越野车型悬架结构及特点。1、传统越野车通常选择前双叉臂、后整体桥悬架。可实现较强的越野循迹性并兼顾越野的操控性与舒适性。2、解耦电四驱车型,通常只能搭配独立悬架,悬架行程较整体桥悬架小。三、越野场景性能分析。1、在车辆起步,雪泥沙工况等需要快速提高车速以达到通过目的的场景下,使用电机驱动的车辆更有优势。2、电机峰值转矩建立时间短,动量建立快,但电机峰值转矩输出时间短,对于长陡坡,需要持续大转矩输出,较传统燃油车存在劣势。3、传统燃油越野车搭配AT变速器,和带有转矩放大功能的分动器,轮端转矩输出更大,更适应攀爬路况。4、解耦电四驱车型,例如Rivian R1T使用二级减速器进行降速增矩,整车传动链转矩放大倍数仅为12.59,劣势明显。使用电机直接驱动车轮的车型,转矩放大倍数一般在10~20之间。与带有分动器放大的传统燃油车相比,转矩放大倍数处于劣势。四、动态驾驶体验。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电驱动转矩输出更平顺,轮端转矩需求响应更快。五、循迹性。越野常面临交叉轴工况,较大的悬架行程可以使轮胎获得更长的接地时间。新能源车型使用电机驱动,为保障簧下质量不过大,一般采用独立悬架,在循迹性方面较传统燃油车的整体桥悬架存在劣势。总结:主要信息基本就这么多。我想给比亚迪的工程团队竖一个大拇指。可以准确的指出解耦电四驱相比非解耦机械四驱存在的劣势,以及独立悬架相较于整体桥悬架存在的劣势。并且能准确的描述出解耦电四驱的优势。全文想表达的其实就是,在现阶段:1、非解耦机械四驱的综合越野能力更强。2、解耦电四驱的综合驾驶体验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