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架歼 - 16D在前引领 9架歼 - 20如乌云般掠过天际 这哪里是简单的飞行展示? 分明是将“区域制空权”狠狠摔在全世界眼前:不服就来战! 别只盯着9架歼 - 20的规模,其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碾压级实力。如今歼 - 20量产数量已突破300架,比美国F - 22的187架多出近一半。更何况F - 22生产线早已拆除,想要重启就得重建整套体系,没有十几年根本办不到。许多国家连五代机的影子都摸不着,咱们随意拉出一支重型隐身机编队,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前方领路的歼 - 16D才是真正的“战场大杀器”。它是专业的电子战高手,挂载着六个干扰吊舱,能直接在敌方雷达上制造“电磁迷雾”,让对手如同聋子和瞎子。歼 - 20本就具备隐身能力,再加上这层“电磁防护盾”,就像穿着隐身衣还带着烟雾弹,敌方防空系统形同虚设。 美国急得跳脚并非毫无缘由。他们的F - 35要分给十几个盟友,自己能用的数量有限,遇上歼 - 20根本不占优势;想靠F - 22兜底,可数量早已被咱们超越。这背后是中国完备的航空产业链在发挥作用,从脉动生产线到核心技术自主,咱们想造多少就能造多少,这才最让对手胆寒。 这支编队并非虚张声势,而是实战体系的公开呈现:歼 - 16D进行电磁压制开路,歼 - 20隐身突击,再配合无人机协同作战,这套组合拳打出去,亚太地区谁能抵挡? 曾经咱们仰望他人的空中优势,如今轮到别人仰望咱们。这并非单纯的装备领先,而是工业实力和作战理念的双重胜利。你觉得这套“电磁 + 隐身”组合拳,最让对手忌惮的是技术还是产能?来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