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财长们”刚刚得出“用俄被冻结资产援乌最有效”,却被比利时等国喊停,并被俄方

有渔儿 2025-11-14 12:18:21

欧盟“财长们”刚刚得出“用俄被冻结资产援乌最有效”,却被比利时等国喊停,并被俄方“这就是偷盗、必以同等方式还击”的警告。 综合来看,欧盟想拿俄被冻资产当“援乌提款机”,确实能解短期“钱荒”,但内部“谁担风险”谈不拢,外部又面临俄方报复和法律信誉受损的双重压力。1400亿欧元方案看似“最有效”,实则仍是政治与法律、理想与现实激烈拉锯的产物,能否在12月峰会前敲定仍是未知数。 1. 欧盟“援乌钱包”已接近见底,才不得不把主意打到被冻结的俄央行本金上 两年内向乌提供1400亿欧元贷款、却又不增加成员国公共债务——对财政紧张的各国政府而言,这是“最现实”的方案,因此欧盟财长会议才会迅速给出“最有效”的定性。 2. 所谓“法律+金融”双重安全阀,仍挡不住成员国各自打小算盘 - 比利时握着约90%被冻资产(欧洲清算银行),担心日后俄在国际法庭胜诉或报复性冻结欧企资产,自己首当其冲,于是强硬要求“27国一起背锅”; - 意大利、卢森堡同样顾虑“动了主权资产会动摇欧元区金融信誉”,主张先拿到“法律确定性”再谈操作; - 斯洛伐克、匈牙利则干脆从政治层面反对,认为“挪用资金只会延长战争”,不愿继续为援乌买单。 这些分歧让“财长共识”暂时只能停留在纸面,12月峰会前仍难落地。 3. 欧盟对外“一致抗俄”形象出现明显裂痕 峰会公报原本要写“推动立法动用俄资产”,最终被比利时牵头改成“继续冻结、再让欧委会研究财政方案”——措辞弱化、时间推后,显示“团结”只是表面,内部博弈愈发公开化。 4. 俄罗斯把话挑明:若真动本金,将视同为“盗窃”并报复 莫斯科已多次暗示,一旦欧盟没收或抵押其央行资产,俄方会: - 在国际诉讼中把相关国家、金融机构列为被告; - 对等冻结欧洲企业在俄资产; - 把资金移出欧洲清算体系,打击欧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 欧盟若迈过这条“主权资产红线”,不仅法律风险高,还可能引发经济—金融层面的相互制裁升级。

0 阅读:0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