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策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2025年11月14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与金融事务的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欧盟财政委员会年会上警告,俄乌冲突与美国政策方向的急剧变化,正在给欧盟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带来“根本性、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他强调,欧盟财政框架能提供一定的缓冲,但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击加剧以及高企的国防和安全支出,欧盟的财政可持续性正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成员国必须尽早为未来更严格的预算调整做好准备。 (据央视新闻)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东布罗夫斯基斯的警告背后,是欧盟正在经历的真实困境。过去几年,美国的政策转向比翻书还快,从贸易关税到能源战略,从防务承诺到科技制裁,每一次调整都让紧密绑定的欧盟跟着“颤三颤”。就拿能源领域来说,美国此前推动的天然气出口政策让欧盟一度依赖,虽然后续价格出现回落,但前期依赖留下的成本压力仍未完全消散。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欧盟家庭天然气平均价格为12.44欧元/100千瓦时,2025年上半年降至11.43欧元,同比下降8.1%,但税收占比从30.0%微升至31.1%,意味着能源补贴持续缩减,不少中小企业仍在消化前期高成本带来的经营压力。 这种不确定性早已渗透到地缘安全层面,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原本期待与美国协同应对,可美国在对乌政策上的反复摇摆,让欧盟的对乌支持屡屡陷入被动。2025年3月,美国曾下令暂停对乌克兰的所有军事援助,直到认定乌方展现和平诚意才可能恢复,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乌克兰依赖的先进防空系统、远程火箭炮等装备供应中断。而此时欧盟自身的武器储备已因持续对乌输送而耗尽,不得不一边紧急补充自身防务库存,一边继续兑现对乌援助承诺。当地时间11月13日,东布罗夫斯基斯宣布欧盟向乌克兰拨付41亿欧元宏观金融援助贷款,标志着181亿欧元对乌宏观经济援助全部到位,这笔资金需靠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偿还,即便如此,后续援助的可持续性仍让欧盟倍感压力。这对于已经背负高额债务的欧盟成员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欧盟27国政府债务率为81.8%,成员国间分化显著,希腊高达152.5%、意大利137.9%,而保加利亚仅23.9%、爱沙尼亚24.1%,目前已有超过60%的成员国财政赤字率突破3%的警戒线,原本用于民生、基建的资金,不得不大量转向国防和应急支出。 更让人揪心的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让这种不确定性雪上加霜。总统选举周期中,两党在对欧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从贸易协定到北约防务责任分担,不同阵营的主张往往大相径庭。欧盟企业最怕的就是这种“政策急转弯”——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季德国对美直接投资额仅为2.65亿欧元,创下历史新低,而2010至2024年间同期平均水平高达46亿欧元。这种信心不足的背后,正是美国政策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一家德国汽车巨头2024年就因美国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直接损失超过8亿欧元,类似案例在欧盟制造业中并不少见。 东布罗夫斯基斯提到的“财政可持续性压力”,其实已经体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欧元区通胀率虽较峰值回落,但核心消费领域价格仍有压力。欧盟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欧元区通胀率为2.1%,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的核心通胀率为2.4%,仍略高于欧洲央行2%的中期目标。不少成员国不得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法国的退休制度改革、意大利的公共医疗预算压缩,都引发了民众抗议。这背后,正是欧盟在应对外部政策冲击和内部财政平衡之间的艰难拉扯。 欧盟不是没有尝试过“自救”,推进财政一体化、加强能源自主、构建自主防务体系,这些举措都在艰难推进。但多年形成的内部利益分歧、成员国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让这些努力见效缓慢。面对美国政策带来的持续冲击,欧盟想要真正摆脱“不确定性陷阱”,不仅需要内部凝聚共识,更需要与美国建立更稳定、更透明的政策沟通机制。可现实是,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这种期待往往难以快速落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