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被雪藏了好几年的“柱姐”的人马,居然一夜之间,全杀回来了。 国民党最近的这波人事调整,很多岛内政治观察者都直呼没想到。 乍一看,好像只是几位过去的老面孔重新露面,但把时间线和派系关系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这绝不是简单的“老人回锅”。 更像是新领导层提前排好的布局,一口气动了组织、路线、内部权力这三块最核心的结构。 最让人意外的是,长期被边缘化的“柱系”——也就是洪秀柱当年的团队——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集体回到关键岗位。 过去这群人一直像是被封在仓库的旧部队,没想到现在被重新召回,还是往最高权力核心里塞。 这种力度的回摆,不太可能只是“人手不够”或“顺手安排”,背后必然有明确的政治盘算。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考纪会主委这个位子交给张雅屏。熟悉台湾政党运作的人都清楚,这个职务相当于党内的纪律中枢,控制力强到连党主席都得让几分。通常只有最信得过的人才会被放上去,换上张雅屏,等于把党纪这把刀直接交给“柱系”掌握。要维持队伍不跑偏,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链条也在重新排序。过去担任对外发言的干部,现在去负责青年部门,这显然想抢年轻人市场,至少要在舆论上占个主动。曾负责主席办公室运作的人,则被派去地方一线跑选战,这是典型的“把自己最信赖的人放到最关键的战场”。 这些动作串起来看,政治路线的转向比人事本身更耐人寻味。启用被视为“硬派”“统派”的柱系人物,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清晰的信号——国民党不想再维持过去那种不温不火的中间路线,而是要在某些议题上明确亮立场。柱系当年会被边缘化,就是因为他们的主张太直白、太不符合当时主流氛围。如今被请回来,就说明新领导层愿意承担路线摆动的风险,也愿意让国民党摆脱“软趴趴”的形象。 这种转向在基层的反应挺微妙的。一部分支持者觉得“终于看到气势了”,认为国民党总算找回一点早期那种“敢讲、敢扛”的味道;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的路线会让国民党失去本来就不多的中间选票。 对郑丽文来说,这种操作等于是边喝苦咖啡还得往里面加一把味道更冲的药粉。明知道难做,但偏偏还要硬着头皮往前推,这种做法让外界对她的评价变得两极化。有的人佩服她的果断,觉得国民党迟早要来一次大翻修;但反对者认为,她这是在把党往更窄的路线上赶,让国民党未来更难扩张版图。 不过,有一点已经十分明显:党内原本微妙的派系平衡已经被彻底打破。过去长期掌握话语权的那几股力量,现在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格局。国民党看起来正在往一个更鲜明、更具攻击性的政党形象靠拢,但这条路能不能走稳,现在谁都没底。 接下来这个党到底会变成什么样,能不能赢回社会信任,又会不会因为路线过于鲜明而再次受挫,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定论。真正的答案,大概要在下一场大型选举才会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