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专家去了趟中国,节目中各种夸。主持人硬黑:但他们经济增长放缓到5%……专家:

且听楚楚说 2025-11-15 17:41:03

法国专家去了趟中国,节目中各种夸。主持人硬黑:但他们经济增长放缓到5%……专家:真可笑!我们才0.5%!   经济学家杜蒙教授做客电视台《经济观察》节目,节目刚开始,杜蒙就难掩激动,分享自己第12次中国之旅的见闻。   他直言,每次去中国都像“刷新三观”:从上海林立的摩天大楼,到深圳高速崛起的科技园区,再到四通八达的高铁、遍地普及的移动支付,无不让他感到震撼。   他甚至坦言,自己每次回法国,都忍不住变成“夸夸大师”,忍不住和身边人分享中国的种种发展成就。   杜蒙举例说中国5G网络覆盖率已经超过95%,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60%,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更是超过整个欧盟。   杜蒙还说,现在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不是跟跑或者追赶,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全球范围内引领趋势,法国媒体也承认,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速度远超外界想象。   不过,节目气氛很快发生变化,主持人突然插话:“但他们的经济增速不是已经放缓到5%了吗?这难道不值得担忧?”   话音刚落,杜蒙笑出了声:“您觉得5%算慢?那法国和欧洲现在的增速是多少?0.5%,还是更低?”   杜蒙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直接给观众普及了一波“经济增速常识”:中国2025年GDP增速目标是5%左右,一季度已经实现5.4%的增长,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佼佼者。   而反观欧洲,欧盟委员会最新预测202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仅为0.6%,法国大约只有0.5%。杜蒙直言,这哪是什么“放缓”,简直是“高速列车”和“蜗牛爬行”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这5%的增速背后对应的经济体量远远不同,中国GDP总量已达到18万亿美元,5%的增速意味着一年能新增9000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的GDP。   而法国0.5%的增速,实际增加的经济总量还不够填补自身的财政赤字,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杜蒙并不满足于只讲数字,他进一步解释中国高速发展的底层逻辑,他说,自己之所以一次次被中国“震撼”,原因不是只有增速快,而是中国经济的质量、结构和创新能力都发生了质变。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样让杜蒙印象深刻,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40%,法国只有10%左右。   在民生层面,杜蒙也给出了具体数据: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几乎相当于整个欧盟人口。   高铁网络突破4.5万公里,覆盖95%的大中城市,移动支付普及率高达86%。   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根据国际机构测算,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   无论是消费市场、制造能力还是技术创新,中国都在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这些事实,主持人再次尝试抛出质疑:“但中国不是也有房地产调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吗?这些难道不可怕?”杜蒙并没有回避中国面临的挑战,反而用法国和欧洲的现状作了对比。   他说,任何国家都会遭遇周期性挑战,关键在于有没有能力去应对。中国政府展现出了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和产业调整能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来稳住基本盘。   杜蒙还指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很正常,但正因为如此,中西部地区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经济增长的主阵地。   中国的经济纵深和政策工具远比欧洲更丰富,反观欧洲,面对能源危机和产业空心化,却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这才是更值得担忧的地方。   实际上,法国社会对中国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理性认知。法国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中国在风洞技术、机器人、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突破。   生活质量方面,杜蒙也不吝溢美之词,他专门提到中国的社会安全感,表示中国城市“夜不闭户”的社会环境在欧美已经难以想象。   疫情期间,中国能在大规模流动人口基础上迅速控制住大流行,展现出强大的治理能力,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上的困境和混乱,形成了鲜明反差。   中欧经济增长的本质差异,绝不是单纯的百分比之争,中国5%的增长背后,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力持续提升和民生福祉的全面改善。   欧洲0.5%增速则更多反映结构性衰退、产业转移和政策滞后,杜蒙强调,不能只看表面的数字,还要看增长的质量和背后的发展潜力。 未来趋势也很清楚——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是欧盟的1.5倍,增速优势还在逐年拉大,中国在量子通信、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杜蒙教授用事实和数据告诉大家,评判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盯着数字递减,还要看到背后的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和对全人类的贡献,中国的发展故事,值得全世界认真倾听和思考。   参考信源: “5%左右”的增长目标,不是“撑杆跳”,而是“匀速跑” 人民网 2024年03月13日

0 阅读:74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