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宣布,政府一关门,美国私营部门直接少了6万个岗位,平均每周损失150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损失1000多万美金。 这些惊人的数字都是美国政治内耗扯出来的窟窿,是两党博弈下被牺牲的国家利益和民众生计。每分钟1000多万美金的损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眨个眼的功夫,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就打了水漂。 而这背后,是政客们在国会山为了各自党派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把政府拨款当成要挟对方的筹码,完全不管国家经济在流血。 每周150亿的损失,要是持续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攒出一艘美军“福特号”航母的造价,要知道那艘航母花了十几年才建成,造价刚好在130亿美元左右,可现在呢,这些本可以用来提振经济、改善民生的钱,全耗在了毫无意义的政治僵局里。 这还不是孤例。之前美国曾出现过一次长达43天的政府停摆,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算,仅不可逆的损失就达到70到150亿美元,刚好够造一艘完整的“福特号”。一艘象征国家实力的航母,就这么在两党的唇枪舌剑中“沉没”了,说起来都觉得荒诞。 而6万个岗位说没就没,背后是6万个家庭的生活被打乱,这些人没做错任何事,却要为政客们的僵持买单,他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份薪水,更是对生活的安稳预期。 说到底,美国政府停摆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预算谈不拢,而是政治极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两党把国家财政当成了博弈的棋盘,把民众的利益当成了可以牺牲的棋子,民主党和共和党各有各的诉求,谁都不肯让步,参议院的议事程序又给了党派阻挠的空间,一份拨款法案能被否决十几次,最后拖到政府关门大吉。 他们在国会里互相攻讦,指责对方不顾民生,可实际上,真正不顾民生的,正是这种把政治利益凌驾于国家发展之上的做法。 近8成美国成年人不认可国会的工作,这组数据足以说明民众的失望。大家看着政府关门导致经济受损、生活受影响,而政客们却只想着如何为自己的党派捞取政治资本,这种治理失效的场景,让美国所谓的“民主治理”显得格外讽刺。 即便临时拨款法案签署,政府重新“开门”,也只是暂时的妥协,核心分歧并没有解决,过不了多久,可能又会因为新的争议陷入停摆。就像这次,临时拨款只覆盖了部分预算,还有大量拨款计划没敲定,明年1月30日之前,要是两党再谈不拢,“停摆”的戏码大概率还会重演。 这种反复的内耗,消耗的不只是真金白银,更是美国的国家信誉和发展根基。每分钟1000多万的损失、消失的岗位、下滑的经济增速,都是政治内斗留下的伤疤,而这些伤疤想要愈合,光靠临时妥协根本没用。 美国总标榜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可一场政府停摆就暴露了短板,再强大的经济,也经不住这种无休止的折腾;再完善的制度,一旦被党派利益绑架,也会变成阻碍发展的枷锁。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些损失从来都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两党能放下党派之争,以国家利益为重,就不会让经济为政治博弈买单。 可现实是,他们宁愿看着国家经济受损、民众生活受影响,也不肯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这种只讲党派利益、不顾国家大局的做法,只会让美国陷入越来越深的内耗,而那些每分钟流失的1000多万美金、那些消失的岗位、那些被辜负的民众信任,终将成为美国政治极化最真实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