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真比土葬更环保?算完这笔账我愣住了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15 22:07:11

终于知道,为什么国家推行火葬,而不是土葬了! 本来听着 “火葬替代土葬” 这事儿,总觉得是为了省点啥 —— 要么是省土地,要么是省资源,毕竟现在不管是耕地还是能源,都金贵得很。可真往细了琢磨,好像跟心里想的那套不太对得上。 就说土葬吧,不管是装人的棺材,还是里头的尸体,往地里一埋,搁个几年十几年,棺材慢慢就朽了,尸体也能彻底烂透,最后都能变回地里的养分,说到底还是回归自然了,没留下啥难处理的东西。 可火葬呢?先得把人拉到火葬场,烧的时候得用燃料,不管是天然气还是别的,烧这一回就耗不少资源,更别说火葬场里那些设备运转还得用电。 等烧完了,出来的骨灰也不能随便放,得装在骨灰盒里,现在市面上的骨灰盒,看着都挺结实,有的是实木刷了漆,有的是石材甚至金属做的,别说自然降解了,估计埋在地下几十年,拿出来照样是完整的。 等把骨灰盒运到墓地,还得给砌个坟头。现在的坟头哪儿还是以前土堆的样子,大多是水泥糊的底座,上面立块石碑,有的还会围个小水泥栏,远远瞅过去,跟土葬时那种 “小土包” 比,除了形状规整点,占的地儿、显的存在感,压根没差多少。 这时候就忍不住琢磨,说好的节约呢?烧的时候耗了资源,装骨灰的盒子不烂,埋了之后又用水泥占着地,咋看都没比土葬省到哪儿去。 再说说土地这事儿。当初听人说推行火葬,一大原因是土葬占耕地,现在耕地多紧张啊,得留着种粮食。可实际去公墓瞅一眼就知道,不少公墓都是成片成片的,一块墓地划一个格子,每个格子都有固定大小,水泥铺得严严实实,想改都改不了。 反观以前的土葬,要是在村里的集体坟地,过个几代人,没人祭拜了,风吹雨打几年,土堆慢慢就平了,那块地再过阵子就能种庄稼,土地还能循环着用。 可公墓里的水泥墓,只要家属还在续费,就一直占着那块地,就算没人管了,水泥碑、水泥底座也拆着麻烦,想恢复成耕地,可不是简单扒拉两下就行的。 还有资源消耗的账。土葬的时候,主要消耗的是棺材,以前用的都是好木头,确实费木材,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不少环保棺材,用的是速生林的木材,或者是可降解的材料,用完了能烂,对环境影响小。 可火葬呢?烧一具尸体,按现在的设备算,大概得用十几立方米的天然气,或者几十升的柴油,这些能源要是用在别的地方,比如给老百姓供暖、给工厂发电,不也更实在嘛。 而且烧的时候还会产生烟气,就算经过处理,也还是有不少污染物排出去,虽说达标了,但总归是多了一道污染环节,跟土葬那种自然分解比,对空气可没那么友好。 再说老百姓的花销。本来以为火葬能省点钱,结果算下来,一点都不便宜。去火化,得交火化费、运尸费;烧完了买骨灰盒,普通的几百,好点的几千上万;然后买墓地,现在城里的公墓,一小块地就好几万,有的还得年年交管理费。 一圈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反观土葬,要是在村里,棺材买个普通的,坟地用村里的集体土地,不用花高价买墓地,算下来能省不少钱。这哪是节约成本,反而给不少家庭添了负担。 还有传统观念这事儿。老辈人总说 “入土为安”,觉得人去世了就该埋在土里,慢慢回归自然,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念想。火葬虽说现在推广这么多年了,可不少人心里还是不太接受,觉得烧完了就没 “根” 了。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 “二次土葬”—— 先去火化,把骨灰装在骨灰盒里,再找个地方装回棺材埋了,这不就成了多此一举嘛,既浪费了火化的资源,又没省下土葬的步骤,反而更折腾。 当然,也不是说火葬一点好处都没有,比如遇到传染病流行的时候,火葬能彻底消灭尸体里的病原体,防止疫情扩散,这一点土葬确实比不了。 可在平时的正常情况里,火葬的这些优势就没那么突出了,反而之前说的那些问题 —— 耗资源、占土地、花钱多、不贴合传统 —— 倒成了更显眼的事儿。 有时候也会调侃一句,本来以为火葬是 “与时俱进的环保操作”,结果整来整去,好像有点 “跑偏” 了。 要是能把后续的配套跟上,比如推广可降解的骨灰盒,公墓不用水泥,改用草坪、树木那种生态葬,既不占耕地,又能环保,老百姓也能接受。 可现在不少地方还是老样子,骨灰盒照样不降解,墓地照样用水泥糊,那推行火葬的意义,好像就打了折扣。 说到底,推行火葬的初衷肯定是好的,想解决土葬占地、浪费木材的问题,可实际执行下来,却没完全达到预期。 反而让人觉得,还不如土葬来得实在 —— 棺材尸体能烂,土地能循环用,花钱还少,也贴合老辈人的念想。 要是能把火葬的这些 “短板” 补上,比如让骨灰盒能降解、墓地不用水泥、降低老百姓的花销,或许才能真正实现 “节约、环保” 的目的,不然光靠政策推,老百姓心里不认可,效果也有限。

0 阅读:52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