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是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开战的决心,现在它之所以没和中国开战,是因为还有资本撑着在耗。但要是哪天无路可走,为了保住自己的霸权,老美很有可能会最先打响 “第三次世界大战” 的擦边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几年,很多人老爱把美国和苏联拿来比较,说“美国也会像苏联一样崩溃”,仿佛只要时间一到,美国就会像玻璃一样碎掉。但问题是,美国不是苏联,也根本不走苏联的老路。 苏联的解体是内部问题导致的:经济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再加上戈尔巴乔夫一系列改革没能救住局面,最终在1991年被迫辞职,国家直接就散了。 美国呢?它现在手里还有充足的资本、科技、金融和全球影响力支撑着,消耗得起内部压力和外部挑战,不到万不得已,它是不会轻易开战的。 大家可能没注意到,这几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不是不敢碰,而是有策略、有耐心地消耗。特朗普2025年上台以后,把对华政策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家熟知的130%高关税就是其中一环,这不是随便加的税,而是直接冲击中国产业链上下游,让很多中国出口企业压力倍增。 同时,美国还在推动所谓的“脱钩断链”,把中国踢出全球供应链核心位置,从芯片、能源到高端制造,美国都在布下网,目的很明确: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牵制。 当然,经济手段只是美国的第一层试探。军事上,美国动作更直接,也更让人紧张。2024年,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一年之内派遣了近1000架次侦察机进行监视和探查,8次航母打击群行动,同时13艘核潜艇在关键海域巡航。 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国向中国释放的强烈信号: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在关键海域对你形成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还联合日韩、菲律宾等国家举行多次联合军演,并多次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这不仅是挑衅,更是战略试探,目的就是让中国在应对上花更多心思和资源。 如果把这些军事动作和经济手段放在一起看,美国的策略其实非常清楚:在不直接开战的前提下,用资本、贸易、能源和军事多层面消耗中国,让中国在发展和战略布局上不断面对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美国还没有直接挑起大规模冲突。 换句话说,并不是美国不敢打,而是它知道现在还有消耗的空间,可以用时间换取战略优势。 相比之下,苏联当年的情况完全不同。苏联经济增长停滞,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政府没钱、没力气处理内部问题,更别提全球战略扩张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短短几年内就彻底失败,社会秩序动荡,最终连国家统一都维持不住,直接走向解体。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把“美国未来像苏联一样崩溃”的说法归为误判,美国的内部韧性和全球影响力根本不是当年苏联可以比的。 美国即便面临内部政治分裂和社会问题,它还有资本市场、科技企业、军工体系和美元霸权作为支撑,这些是苏联当年完全没有的底牌。 当然,美国的耐心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只要消耗得起,它就能拖下去,但如果哪一天它发现再也耗不下去,或者认为自己的全球霸权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是有可能选择主动出击的。 这种出击未必是全面战争,但极可能是一场擦边球式的冲突,直接挑起局部战争、试探底线,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危机。换句话说,美国的底线不是“不打”,而是“在必要时绝不手软”。 除了经济和军事,美国还善于利用能源、贸易和金融等手段来压制对手。例如,它曾制裁中资炼油厂、提高巴拿马运河的过境费用、通过金融制裁限制中国企业海外融资能力。 这些手段虽然不像导弹轰炸那样直接,但它们能够长期、持续地压缩对手的发展空间,让对手在战略和经济上处于被动。 这种方式不仅风险相对可控,而且能够维持对全球产业链和能源链的控制权,同时把战略压力转嫁给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