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老师需要具备的四个能力 【前言】今天的老师不是和AI竞争,和AI比谁更聪明,谁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注意力;今天的老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借AI之力育人类之智”,通过人机协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力,让学生具备跨学科整合、批判性思考与创新实践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关键能力: 1、第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能力(解决什么问题)和答案的辨别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挑战性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复杂的问题去向AI寻求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精准识别AI答案与专业知识的核心差异,通过AI答案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差异点,对差异点进行数据标注(信息量化),通过差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建立老师自己的知识库,形成自己的数字资产。 2、第二是价值标定能力。在AI生成方案后,带领学生对答案进行价值判断和临界值分析(价值量化),就是通过对AI生成答案的质疑,明确AI答案背后的伦理边界、事实临界值与行为准则,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伦理思辨能力(苏格拉底式提问);通过价值标定为AI提供的答案找到价值锚点。 3、第三是从作业的批改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让AI批改作业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老师成为个性化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习对结果的分析能力和学习引导能力:将作业批改、基础知识点巩固、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机械性工作交给AI,老师聚焦于结果分析与质疑引导:比如针对AI生成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优解法”“前提假设是否成立”,锤炼批判性思维。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通过AI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过去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到个性化的教学,从应试教育变成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多元化和创新型人才。 4、第四是从教室的管理者到人机协作学习的设计者,教室的管理把教室常规管理(如出勤统计、行为规范提醒)交由AI智能系统(结合摄像头与行为分析技术)完成,而老师专注于搭建人机协作的学习环境,协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真实问题—引导质疑反思—标注核心差异—标定价值边界—数据训练优化—逻辑推理验证—场景落地实践”的闭环流程,让学习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创造,建立“AI主导-教师引导-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老师变为身边的向导。 总结:老师从过去学习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从过去的着重于学习质量到显得培养学习的价值创造。同时教育也呈现多元化的模式,未来学习的场所,也更多从线下的学校转移到线上的社群AI(Deep seek)学习班习: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了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的充满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新学习社区,实现全民学习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以上内容摘自AI商学院的AI应用基础知识的第一篇《》AI思维:物理世界的底层逻辑和基本规律》第二章:AI思维是我们了解物理世界的起点的第四节:AI思维是智能时代最极致的理性与浪漫的第五课:把知识交给AI,把思考还给学生。作者:机器人智造师周宇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