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二十年才懂:过不了“破执念”这关,难成真正的交易者浸淫股市二十年,才算摸透一

峰哥商业吧 2025-11-17 01:53:53

炒股二十年才懂:过不了“破执念”这关,难成真正的交易者浸淫股市二十年,才算摸透一个理:交易者要闯的第一关,从来不是精准预判涨跌,而是打破心中的执念。股票这门生意,向来藏着“双重逻辑”:研究时要像修“唯识”,步步靠逻辑、事事讲依据;交易时却得学“禅宗”,不钻牛角尖、不陷执念里。身边那些真正在市场里赚到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做研究时锚定逻辑不跑偏,真到下单交易,反倒能放下执念、灵活应对。毕竟,没有清晰的逻辑,交易就像在迷雾里摸路;而若困于执念,哪怕机会就在眼前,也会被自己绑住手脚,难有进出的自由。市场里的执念林林总总,最常见的有四种,不少人都栽过跟头。第一种,是对“基本面”的执念,总觉得优质基本面必然能换来股价上涨。见过太多人抱着“基本面好就该涨”的想法,死扛着那些业绩亮眼却始终不被资金青睐的股票,一抱就是三五年。可人生能有几个三五年?即便如巴菲特,看似是“价值投资”的标杆,实则也懂灵活变通——他认准股票上涨与业绩的关联,但早年投资港股中石油、后来布局比亚迪时,更看重的是业绩增长潜力,而非单纯的“优质基本面”。更何况A股至今仍是资金推动型市场,核心是“既定逻辑下的资金选择”,成交量才是行情的关键,基本面再好,没有资金认可也难有起色。第二种,是对“最高点、最低点”的执念,总想着卖在顶点、买在谷底。股价曾冲到10元,如今跌到9元,即便此时该止盈,也因“没卖在最高点”的遗憾不愿出手;10元买的股票,第二天哪怕市场风向突变,只要亏了1%,就抱着“不赚钱绝不卖”的想法死扛。可连巴菲特都逃不过亏损:早年捡“烟蒂股”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最终公司倒闭只剩空壳;以4.33亿美元收购的德克斯特鞋业,最后无奈清算;2014年斥资143亿美元收购卡夫食品,也遭遇惨重损失。股神尚且做不到每笔交易都盈利,“割肉止损”本就是交易者的常态,没人能真正精准踩中最高点与最低点,执念于此,只会错失更多机会。第三种,是对“主力、庄家”的执念,总觉得股价涨跌全靠神秘力量操控。其实A股市场里,根本没有所谓“能一手遮天的庄家”。若非要找“主力”,那散户的“认知一致性”才是真正的推手。那些执着于“主力拉升”“主力成本价”的人,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个笼子——所谓“主力”,大多是比普通散户更懂市场的“大散户”,股价的涨跌,本质是投资者认知的“一致与分歧”,从来没有谁能绝对掌控走势。第四种,是对“指标与技术”的执念,把滞后的技术指标当成交易的“救命稻草”。市面上绝大多数指标,准确率难超30%,而且全是“滞后产物”:是股价走势决定了指标变化,而非指标引导股价涨跌。那些鼓吹“靠指标就能稳赚”的说法,全是本末倒置,只会误导新手。说到底,市场交易的核心是“在流动中找机会”,交易者的水平高低,取决于对趋势和行情的理解,而非对某一种执念的坚守。不同的交易模式,对应着完全不同的买卖逻辑:做隔日短线,讲究“快进快出、见好就收”;做长线布局,要等“业绩触底、估值修复”;做战略投资,需盼“产业拐点、赛道崛起”。放下执念,顺着市场逻辑调整策略,才算真正迈过交易的第一关。

0 阅读:0
峰哥商业吧

峰哥商业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