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中日开战,这些在中国的日本人是不是就是急先锋?上周去古北朋友家做客,刚出地铁

国哥自媒体 2025-11-17 09:33:49

万一中日开战,这些在中国的日本人是不是就是急先锋?上周去古北朋友家做客,刚出地铁口,就被日料的香气勾住了脚步。转角处,我瞧见一位银发大爷蹲在便利店门口挑纳豆,正用不太流利的日语跟店员砍价:“这个给我来两盒,便宜点儿啊!”朋友笑着说:“你看,古北这地方,日籍居民快五万了,连大爷都会说两句日语。”可饭桌上,另一位邻居却皱起了眉头:“这事儿仔细想想,挺矛盾的——跟他们处得越亲近,就越怕万一出点啥状况……” 古北是上海最早一批涉外社区,这里的日籍居民大多是来经商、工作的“新上海人”。他们的孩子在涉外学校上学,周末全家会去奥特莱斯购物,生病了就去有日籍医生的国际诊所。表面上看,他们就是普通的常住群体。但数据显示,全国经教育部批准的日本人学校有13所,在校生近3000人,其中上海占了大头。这些学校按规定开设中文课、学习中国历史,可孩子们从小接触的毕竟是日本文化,家长的社交圈也多是日本人。 最让人在意的还是历史记忆。咱们长辈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虹口“日本居留民团”的事,虽说如今环境已大不相同,但有些担忧确实难以回避。邻居大姐说得直白:“我们不排外,可要是真出了事,这些深度融入社区的日籍居民,到底算哪边的人呢?”这话听起来扎心,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就好比我们请客吃饭,客人在我们家住了十年八年,真闹起矛盾来,能说“反正你住我家”就没事了吗? 不过,咱们也别慌。现在管理很严格:社区会定期统计外籍居民信息,重点行业的外籍从业者要备案;涉外活动有明确规定,像樱花季穿和服这种容易引发争议的事,街道会提前做好引导;日本人学校也在教育部门的监管之下,教材、活动都要报备。这就好比小区装了监控,既方便生活,又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说句心里话,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安全底线必须守住。换个角度看,五万日籍居民里,绝大多数都是来谋生的普通人,孩子在这里长大,父母在这里退休,他们比谁都希望日子安稳。关键是要平衡好:摸清情况,别恐慌,相关部门心里要有本明白账;守住底线,不妥协,享受中国的便利就得遵守中国的规矩;加强沟通,消除隔阂,让外国朋友明白认同中华文化是基本要求。 最后总结两句:古北的日籍社区不是“定时炸弹”,但得装个“安全阀”。开放包容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既欢迎客人来家里做客,也清楚自家大门钥匙在谁手里,就害怕内部有汉奸防不胜防,对这事儿您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上海《文汇报》、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透视》、《解放日报》、新华社东京分社、上海社科院《上海涉外社区治理研究报告》、上海市政府官网、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开数据、新华社《中国持续完善涉外社会治理体系》2025年X月报道) 日本学校在中国设立的动机是什么? 为何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建学校 中日历史博弈 中日防卫交流 中日方式对比 日本开战 中日历史渊源 中日历史矛盾 中日高层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国哥自媒体

国哥自媒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