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厕所上的代价太大了!”浙江杭州,女子和婆婆出门着急上厕所,婆婆就带她去小区

一叶知大事 2025-11-17 09:47:10

“这个厕所上的代价太大了!”浙江杭州,女子和婆婆出门着急上厕所,婆婆就带她去小区的一家康养中心,可紧接着却被民警找上门,原来康养中心认为两人非法闯入,而且使用后没关水龙头,对他们造成了3-5万元的损失,女子一家人都觉得这个说法很离谱   2023年11月26日周日下午两点多,李女士与业主婆婆散步时突发尿急,看到小区内的康养中心门虚掩着、灯光亮着,门口公告清晰标注开放时间为13:00-17:00,且无任何周末禁入或临时闭馆的提示,便进入二楼使用厕所。   全程两人仅进行了如厕、洗手的必要行为,离开时特意关闭了水龙头。   从常理来看,开放时段内虚掩的大门、明确的开放公告,再加上无任何禁入标识,任何遇到紧急情况的普通人,都可能做出同样的选择。   而康养中心若真处于闭馆状态,只需锁好大门或张贴显眼告示,便能从源头避免这场纠纷,其自身明显存在管理疏漏。   更令人费解的是,漏水的真正源头与婆媳使用的厕所毫无关联。   根据康养中心提供的走廊监控显示,二人离开后再无他人进入,下午三点多出现的水渍,实际源自中心内一间名为“半夏”的中医理疗房。   这间理疗房内同样设有洗手池,且设备明显老旧,当事人合理质疑,或许是康养中心自身水管老化出现故障,却恰巧遇上当天使用厕所的婆媳,便将责任顺势转嫁。   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康养中心本应对自身设施承担维护管理责任,设备老化引发的问题,理应由运营方自行承担,而非找无辜使用者“背锅”。   康养中心的追责行为,还触碰了法律与名誉的底线。   在法院尚未对责任作出最终认定的前提下,其公开张贴当事人全名及指控内容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构成对婆媳二人隐私权与名誉权的潜在侵犯。   律师明确指出,这种未决先定罪的公开指责,不仅缺乏法律依据,更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小区邻居的议论让婆婆在居住多年的社区里抬不起头。   而根据法律规定,主张索赔的一方需举证证明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康养中心仅靠时间重合的模糊监控便索要数万元,显然难以构成完整的证据链,按照“举证不足则承担不利后果”的原则,其索赔主张本就站不住脚。   这场纠纷的症结,从来不是“该不该上厕所”,而是公共服务场所的管理责任与追责边界问题。   康养中心作为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机构,闭馆时未采取锁门、明示等必要措施,设施老化未及时维修,本身就存在明显的管理失职;   出现问题后,不反思自身漏洞,反而急于寻找替罪羊,以口头主张替代实质证据,用公开指责替代合理沟通,这种处理方式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谁都不愿在紧急情况下因合理使用公共设施而遭遇无妄之灾。   公共空间的开放与管理,本应清晰透明:开放时段就依规服务,闭馆状态就做好隔离,设施隐患就及时排查。   追责索赔更应坚守“以证据为依据”的底线,天价赔偿不能只靠嘴说,而需拿出维修记录、检测报告、完整监控等实打实的材料。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类似的纠纷重复上演,才能让公共服务场所真正成为居民放心使用的便民空间,而不是暗藏风险的“责任陷阱”。   目前,这起案件仍在审理中,当事人表示愿意接受法院的公正裁决,但绝不接受无证据支撑的冤枉追责。   这场持续两年的博弈,终将以法律的标尺划定是非,而它留给社会的思考,远不止于一起简单的索赔纠纷——在公共服务的权责认定中,证据是底线,管理是责任,情理是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