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声名狼藉的BBC:制造假新闻,是彻头彻尾的假媒体的事实被坐实 2024年10月,BBC的招牌节目《全景》播出一集关于国会山事件的纪录片,焦点直指特朗普那天的椭圆形办公室讲话。原版演讲里,特朗普先是呼吁支持者用和平方式表达,然后才提到选举争议。可BBC的编辑团队偏偏玩起了剪刀手,把前后不相干的两段话硬生生拼接起来,省略了中间的“和平爱国”部分,直接让特朗普听起来像在号召人群冲向国会大厦。结果呢?这剪辑一放,观众一看就觉得特朗普是暴乱的罪魁祸首。内部一份吹哨人备忘录后来曝光,里面明明白白写着编辑决策:团队故意忽略温和呼吁,放大“战斗”一词的重复播放。这不是报道,这是赤裸裸的篡改事实。 白宫反应快得很。11月7日,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简报会上直球开火,说BBC的剪辑是“蓄意不诚实的选择性编辑”,进一步证明他们是“百分之百的假新闻”。莱维特这人年轻有为,才27岁就坐上白宫新闻秘书位子,她平时就以数据反击闻名,这次也没客气,直接甩出原版视频对比。特朗普本人也没闲着,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相关报道,骂英国媒体和美国同行一样“满嘴谎言”。这事儿一出,保守派政客跟风,英国保守党领袖凯米·巴德诺克公开说这编辑“绝对震惊”,直呼是假新闻。连法国24台和美国今日报都跟进报道,指出BBC的做法不光误导观众,还暴露了他们对特朗普的系统性偏见。 BBC呢?一开始还想死扛,声称这是“编辑失误”。可内部压力山大,员工走廊里传得沸沸扬扬,董事会视频会议开了两小时,从澄清到调查,争论不休。结果11月9日,两人同时宣布辞职。戴维的声明里承认“犯了些错误”,特尼斯也直言“争议持续”影响了机构声誉。这俩人可不是小角色,戴维从2020年起掌舵BBC,负责预算和数字化;特尼斯2022年上任新闻老大,以前在NBC和ITN干过,专管全球新闻输出。他们的下台,直接让BBC新闻部门陷入领导真空,调查节目暂停了好几档。BBC官网声明一发,服务器差点崩,订阅数据小幅下滑,英国议会还特地开质询会,强调公共资金不能这么乱花。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锅,但对BBC来说,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回想他们这些年的黑历史,假新闻指控从来没断过。拿2021年的马丁·巴希尔事件来说,这家伙用假银行记录骗黛安娜王妃上镜,BBC高层知道后还帮着掩盖,戴维上台后才道歉,可那已经是尘埃落定。早几年,杰里米·鲍恩在中东报道里被抓包不准,BBC的《今日节目》把以色列-哈马斯冲突描述得一边倒。还有2007年的“恐怖分子房屋”故事,记者伪造证据说巴勒斯坦人是基地组织窝点,后来全被证伪。甚至2018年,BBC自己做节目剖析全球假新闻时,被阿尔及利亚媒体点名,说他们忽略了自己的黑料。 国际政治上,BBC的毛病更明显。每次涉及大国博弈,他们总爱添油加醋。记得伊拉克战争前后,BBC的安德鲁·吉尔干报告质疑政府情报,结果反被证明是他们自己情报有问题,导致总监下台。疫情期间,BBC对疫苗和封锁的报道也偏向恐慌,忽略科学数据。 从2016年大选起,特朗普就骂BBC是“假新闻”,说他们采访总带刺。2020年国会山事件后,BBC的跟进报道被指责过度妖魔化支持者,忽略了安保失职的责任。这次编辑风波,直接升级成法律战场。特朗普在海湖庄园接受采访时,说要起诉BBC,索赔从10亿起步,最高50亿。BBC的回应是发道歉函,承认编辑“误导观众”,但死活不给钱,称没构成诽谤。英国法律对公共广播有豁免,但跨国诉讼麻烦大,BBC的律师团队已经在评估风险。保守派媒体像电讯报和GB News乐坏了,天天发文挖BBC的墙脚,说纳税人被迫养着宣传机器。 BBC这次栽了跟头,自找的。声名狼藉不是天上掉的,是年复一年积累的。从国会山剪辑到高层辞职,这事实摆在那儿,谁也洗不白。希望他们吸取教训,别再祸害国际舆论。可现实是,媒体生态这么乱,假新闻还会冒头。咱们就多比对来源,多问几个为什么,别让这些老油条继续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