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一万,最怕万一!”一下班到家发现俩孩子不见了,女子急得到处找,邻居一句话让她魂都飞了,说看到孩子骑着单车往河边去了!她立马骑车狂奔,到河边果然看见俩娃光着胳膊在水里扑腾,又气又怕的她抓起旁边的棍子,先把俩娃打了一顿才叫上岸,回家还要接着好好教训。 这场景是不是很多人小时候都经历过? 天知道她这一路是怎么骑过来的!车筐里的菜洒了一路都顾不上捡,脑子里全是邻居说的“往河边去了”,手心攥得全是汗,连呼吸都带着颤。她不是没叮嘱过,说了八百遍“河边危险,不准靠近”,可俩皮猴左耳进右耳出,总觉得妈妈是小题大做,殊不知夏天的河水看着平静,底下全是暗流和淤泥,多少孩子就是这么出的事!看到俩娃在水里扑腾的那一刻,她腿都软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还好赶上了,还好没出事! 那顿打,哪里是气孩子不听话,分明是后怕到极致的发泄!棍子扬起来的时候,她自己的手都在抖,落在孩子身上的力道其实收了又收,可眼泪却先掉了下来。孩子被打得哇哇哭,一边往岸上爬一边喊“妈妈我错了”,她却别过脸不敢看——她怕自己一看,就再也狠不下心,可不狠狠教训一顿,下次他们还敢偷偷往河边跑,万一哪次“万一”真的来了,她该怎么活? 拉上岸的时候,俩娃浑身湿透,嘴唇冻得发紫,她一把把他们搂进怀里,手还在不停发抖,刚才的火气瞬间变成了心疼,哽咽着骂:“你们吓死妈妈了!下次再敢来,我打断你们的腿!”这话听着狠,却是每个妈妈最绝望的呐喊。多少家长都是这样,嘴上喊着“要教训”,心里却藏着“求你们平安”的卑微,打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下,都比打在自己心上还疼。 小时候总不懂,为什么妈妈会为了这点“小事”发那么大脾气,长大后才明白,那不是脾气,是恐惧。河边的一次贪玩,可能就是一生的遗憾,妈妈的“狠”,从来都不是不爱,而是太爱,爱到不敢赌任何一丝风险。就像这位妈妈,回家还要接着教训,不是揪着错误不放,是想让孩子牢牢记住:有些底线不能碰,有些危险不能试,妈妈的唠叨和“打骂”,都是护着他们的铠甲。 现在的孩子被护得更紧,可贪玩的天性没变,家长的焦虑也没变。与其怪孩子不听话,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他们认识危险,与其等出了事再后悔,不如提前筑牢安全的防线。但那位妈妈的心情,想必每个为人父母的都懂——那种怕失去的恐惧,足以让平时温柔的人,瞬间变得“凶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