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1月16日,韩国总统总统府正式对外宣布,将东北亚三国的官方表述顺序统一规范为“韩中日”。 往前翻一页,尹锡悦那会儿,写成韩日中,主管的人面对媒体讲过,和美日那套价值合作贴得紧,顺序跟着走,网民看见就热闹起来,论坛里有人甩一句“接下来是不是要改成‘日韩中’”,热帖底下跟评一串,表情包一张接一张,话不多意思很明白。 现在李在明把顺序拉回到韩中日,不像是抠字眼,韩联社的稿子里直接点,当前这届要把对华关系修一修,这招像一个姿态,青瓦台里有官员说得直,上届的做法理念味重,向日本那边偏,平衡松动了,现在往回拨一下,位置先摆正,别让小细节拖着大方向。 李在明上台到现在,嘴边挂着务实两字,经济合作放在前头,中韩这块要谈,还得接着谈,产业链的接口,市场的流动,企业的项目,他几次采访里都提,得把渠道捋顺,见面就谈事,范围从贸易到文化交流,能动起来的尽快落地,这回统一表述,像给那套表态加了个落笔。 镜头挪到日本那边,最近在涉台和独岛上的口风偏硬,新闻滚动里一茬接一茬,周边国家都在看,东海上空的气氛不松,韩国这边掂量着分寸,顺序校准先做一步,内部好解释,外部能读懂,学者会拿这个当信号,企业也会揣摩政策温度,市场面上情绪起落都跟着走。 名字的位置挪一挪,听着像细节,外交桌上常常就是这样的小口子,掀一下帘子,里面的摆设就能看见,文件上的三个字排成一行,风向从这行字里就出来,后面怎么接,会谈开到哪一步,什么时候把更具体的事摆上台,这些都留在下一个新闻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