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巧式营销在以往挺易受的在当下突然被反感了?公众的心智其实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心境。当你的叙事方式跟不上公众新的心境会被无感,当你的叙事方式与公众当下的心境是矛盾的就会被反感。首先前面的十年是房地产和互联网暴涨时期,那个时期公众赚钱还是非常的容易,就像天上在撒钱,都处在急着埋头“抢钱”的兴奋心情之中,对整个社会的一些取巧行为处在是一种忽视和不计较的心态中。其次当时的互联网对公众而言也是一个新鲜事物,你发的暴论也好极度夸张的营销也好对于公众而言都是十分新鲜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趣味刺激。所以在那时大家对暴论对夸张的广告是一种新鲜体验甚至会很喜欢,梗化了的内容或者营销行为会被觉得好玩而追捧。而当下时期,经济放缓下行,“天上不再撒钱”,当时两眼放光埋头捡钱的公众不仅不再兴奋还感到了一丝冷意。这个时候公众开始变得冷静理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省钱上,在这个时期公众的心境是追求实在,在消费上用钱去买实实在在的东西,对取巧的广告营销开始审视和厌恶。互联网与公众已有十几年的接触,网民对互联网的新鲜感已经退去,对网上做作的内容和营销也没了好玩感。如今的梗也不再是趣味性的褒义性的,梗更多是为了批判是调侃性的是贬义的,网民对网上虚假的人设虚假的营销感知到的是被欺骗感,不再认为是“有料有活儿”,更多是审视和厌恶。在经济下行期,公众的心境处在追求实在上;在互联网进入成熟期,公众的心境处在追求真诚上;也就是如今公众的心境处在追求【真诚实在】的阶段上,对取巧的东西虚假的东西自然就会抵触。取巧式营销作为一种在过去被公众易受且被公众认为好玩的叙事方式,在当下的公众开始追求真诚实在的心境下就会变得格格不入,所以就被反感。当下新的十年,以公众新的心境来说,我认为用真诚实在的叙事方式会赢得公众的认同。这就要求在过往用取巧的叙事方式获得成功并产生依赖的企业必须要窥探到这种变化将其抛弃,改用真诚实在的叙事方式与公众互动。时代变人心境便变,时代红利就是人心境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