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

柳淮蕊 2025-11-17 23:39:30

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吗?把注意打到大湾区上了,夏季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很多国家嫌弃的赛事,因为要举办一次奥运会的花费那可是巨大的,要修建非常多的基础设施,还有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撑。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巴赫的“明示”实在太露骨,借着大湾区全运会的热度就开始吹风,他在采访里盯着启德主场馆夸“令人兴奋”,说大湾区有世界级设施和群众基础,这话听着顺耳,其实藏着算计。 巴赫卸任后频繁访华,就是想让中国跟奥委会深化“合作”,说白了就是让中国掏钱办奥运。 可他咋不仔细想想,现在还有几个国家愿意接这活? 美国、德国这两个体育强国早退出了2036年奥运申办,美国要扛高通胀和财政赤字,公众骂声一片;德国民调显示超六成市民反对,谁都不想当冤大头。 连雅典奥运花150亿美元把希腊拖进债务泥潭、蒙特利尔用30年才还清奥运欠款的教训还摆在那,巴赫不找别人,偏偏盯着中国,不就是觉得咱们钱多,觉得咱们好说话。 夏季奥运之所以成了“过街老鼠”,核心就是5个字:烧钱不讨好。 别听巴赫说什么“现有设施能复用”,大湾区十五运会是90%场馆靠改造,但奥运跟全运会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2008年北京奥运花了3000多亿,这还是十几年前的价,现在建个主体育场就得百亿起步,更别提安保、交通、通讯这些隐性成本。 国际奥委会说改革后申奥成本降了80%,可这降的是“申请费”,不是“举办费”,真办起来该花的一分少不了。 就拿东京奥运来说,最初预算120亿美元,最后超到200多亿,赛后一堆场馆闲置生锈,这还是在沿用1964年场馆的基础上。 大湾区就算能复用全运会场馆,光赛事运营、国际转播、运动员接待这三项,没个上千亿根本打不住,这笔钱投到民生、科技上能办不少实事。 可巴赫只字不提这些,光说“条件具备”,这账算得比谁都精。 而且国际奥委会早就把中国当成了“救命稻草”,毕竟全世界也就咱们有这财力接盘,这些年奥运转播费、赞助费连年锐减,欧洲观众对奥运的关注度跌了35%,赞助商都开始撤资,印度、卡塔尔倒是想申办,可印度连基础场馆都得从零建,卡塔尔夏天能把运动员热晕,根本撑不起场面。 唯独中国,经济总量摆在这,基建能力全球顶尖,还办过北京双奥,巴赫觉得咱们“有经验、不差钱”,正好能解他的燃眉之急。 可他忘了,2008年奥运我们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开放,2022年冬奥是为了推动冰雪运动,现在这两个目标都达成了,咱们的航天、芯片、新能源早就成了新名片,还用得着靠奥运刷存在感? 巴赫嘴里的“优势”,其实全是给中国挖的坑,他说大湾区多城市联合申办能“减少成本”,可多城市办赛意味着交通调度、人员协调的成本翻番,当年里约奥运分了四个赛区,光通勤费用就超了预算40%。 他夸大湾区群众基础好,可奥运门票收入连运营成本的零头都不够,北京奥运门票收入才12亿,还不够建半个鸟巢。 更别提赛后场馆维护的“无底洞”,雅典奥运的主场馆现在成了流浪汉聚集地,里约的奥运村烂尾楼成片,大湾区就算能把场馆改造成商场、学校,这笔改造费又是一大笔开销。 国际奥委会只负责卖“奥运IP”,赚的转播费、赞助费自己分走大头,剩下的烂摊子全扔给举办国,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也就巴赫好意思推销。 说白了,巴赫的算盘就是“中国出钱,奥委会出彩”,把咱当成了填补全球体育商业缺口的“提款机”。 他心里门清,美国、德国不接,印度、卡塔尔接不住,也就中国有能力扛下这担子,可他偏不说奥运现在有多“掉价”,不说举办国要承受多少经济压力,光捡好听的说。 咱可不是傻子,当年蒙特利尔“奥运债务三十年”的教训还记着,美国、德国用的选择也表明,大湾区的钱要花在民生改善、科技研发上,要花在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地方,不是用来给国际奥委会撑场面的。 巴赫要是真为奥运好,该去推动降低举办成本,该去解决赛后场馆闲置的问题,而不是跑来中国劝咱们接盘。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1984年的洛杉矶,也不是2008年的北京,我们不需要靠一场奥运来证明什么,更不会当这个“冤大头”。 他这趟“盛赞”之旅,就是想把没人要的“烫手山芋”塞给我们,只可惜中国早就看透了这套路,他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