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调查显示,中美国际形象“东升西降”1)过去几年,中国国际形象呈现出持续好转的势头。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其第二个任期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25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国外民调显示,全球民众对于中国的好感度在上升,而对于美国的好感度则在下降。2)2025年11月13日,就连一向对中国持非常负面态度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发布了一个类似的民调。该杂志与咨询和民调公司GlobeScan合作,在2025年7月至9月期间,对32个国家的32000名受访者进行了关于中国和美国看法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与该杂志一年前的上次调查相比,中国作为全球首选“领导力量”(preferred leading power)的支持度大幅提升。3)具体来说,支持中国成为全球首选“领导力量”的受访者比例在一年之间大幅上升了11个百分点,平均达到33%。虽然,美国在绝对支持率上仍有46%,继续领先中国,但是,中美在这一问题上此消彼长的势头非常明显。而且,这也是在这项调查中,支持美国成为全球首选“领导力量”的受访者比例首次低于50%。我自己估计,之所以美国依然在这项调查中领先中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学人》选定做调查的国家中,西方国家及美国盟友所占比重过高。用常识思考,如果在联合国所有193个成员国中同时做调查,中国的支持率绝对会大幅领先美国。4)《经济学人》杂志的这项调查还有其他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比如,在开展调查的所有地区,民众对中国作为世界首选“领导力量”的支持率均有所上升,这其中甚至包括美国。调查发现,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支持率翻了一番,尽管整体水平仍只有6%。与此同时,五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主要是积极的”,而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这一比例仅为四分之一。5)其实,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发现了。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例,该报立场一直偏向美国民主党,自从特朗普2.0时代开启后,它就一直在批评特朗普的各种内外政策,并多次报道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打造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我过去几个月浏览《纽约时报》的评论区,发现很多美国人都在那里哀叹,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江河日下”,同时感叹中国好像什么都做对了,处在一种“蒸蒸日上”的势头。6)此外,《经济学人》的调查还发现,对中国的偏好与年龄密切相关。受访者越年轻,就越可能欢迎中国作为全球首选“领导力量”。在18至24岁的受访者中,美国和中国的支持率几乎持平,分别为41%和39%。而在65岁以上的受访者中,美国则遥遥领先30个百分点。《经济学人》推测,全球许多年轻人使用中国产品和服务,例如短视频平台TikTok,或者关注曾到访中国的社交媒体网红,这可能是导致他们比老年受访者更支持中国的原因。7)这一发现也跟2025年其他一些全球民意调查结果一致。在全球范围内,越是年龄低的人,对中国的看法越是积极。在美西方国家,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与他们的媒介接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主要使用内容和视角更丰富的社交媒体,而避开了意识形态色彩和党派色彩浓厚、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传统媒体。这在结果上也让他们得以避免被长期持反华立场的传统媒体“洗脑”。8)分地区来看,非洲和中东地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支持中国成为全球首选“领导力量”。《经济学人》认为,“这或许是史无前例的。”该杂志还说,许多人原本就对中国抱有好感,这可能部分归功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过去十年,该倡议已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在此次调查中,中国的支持率上升了9个百分点,使中国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支持率超过了半数,这也为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国家领导者的说法增添了可信度。9)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国际时政问题的人来说,中国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早就超过了美国,中国在全世界的朋友数量也早就超过了美国,这根本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而是一个最寻常不过的常识。只是国内一些不懂外语,或者不懂国际地缘政治的人,他们由于长期受到美西方传统媒体的误导,总觉得“美国朋友遍天下”。10)中国国际形象持续好转,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中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必然结果,其基础是中国科技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当然,过去十几年,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与其他国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谋求互利共赢,这也是中国国际形象不断好转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身处国际社会就跟一个人在群体中一样,你越是强大,你越是发展得好,喜欢你的人越多;同时,你越是对别人好,你越是能给别人带来正向价值,别人也就越喜欢你。这是人性使然。中国国际形象持续好转,也至少受到另外三个因素影响。第一,特朗普“二进宫”后,继续倒行逆施,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政策,尤其是对全世界打“贸易战”,这造成了美国国际形象的“雪崩式”塌陷。特朗普在国际关系当中完全继承了他作为一个地产商人的行事风格——对强者充满了忌惮,甚至是尊重,对弱者则不屑一顾,随意蹂躏、羞辱。这让美国在全世界成为了一个“恶霸式”国家。《经济学人》也发现,在特朗普一系列混乱的政策冲击下,中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国际社会当中的一支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国际形象持续好转也跟社交媒体的兴起有关。如前文所述,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意识形态色彩更浓厚的传统媒体,转而选择社交媒体作为自己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全球范围内,有关中国的信息不再主要是负面,而是有了越来越多正面的内容。社交媒体上“网红”数量众多,他们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受到反华势力的操控,这是全球受众突破美西方传统媒体制造的涉华负面信息“茧房”,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客观、现代化的、积极向上的中国的重要原因。由于年龄越低的人越依赖社交媒体,所以,在全球受众当中出现“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中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TikTok,这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没有被美西方国家控制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由于TikTok在全世界非常受欢迎,所有使用TikTok的人都知道这款创新的应用来自中国,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国际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TikTok上也有大量关于中国客观、真实的信息,这对于全球年轻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三,中国国际形象持续好转也在一定程度上跟中国对很多国家实施免签政策有关。在免签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外国“网红”来到中国,他们不受限制地在中国旅行,尽情感受中国安全的社会环境、友好的人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非常具有科技感的各种新鲜事物等,他们不仅自己感到“大开眼界”,而且也通过视频等方式,让他们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受众看到了一个与美西方传统媒体描述的不一样的中国。最后,分享两点有意思的观察:第一,在《经济学人》的调查中,对中国好感度最高的国家是印尼和埃及。第二,在中国邻国中,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看法一致偏负面。在很多全球民调中,我们都发现,越是跟美国“一条心”的国家,越是被美国渗透、操控很厉害的国家,民众越是容易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这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铁律”。最后,我个人建议,我们要更多关注那些明明跟中国经贸关系密切、明明在对华关系中获益很多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的民众依然对中国持有较为负面的看法,那么,一定有反华媒体和反华政客在那里刻意污蔑和攻击中国,而且,这些国家的政府一定在促进对华友好方面是没有下大力气的。如果这样的国家是美西方国家,我们还可以理解,如果这样的国家竟然是跟中国传统上关系不错的全球南方国家,我们就要高度警惕并且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了,包括从关注当地教科书和主流媒体的涉华内容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