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出警告: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围攻,不过对中国最危险的不止战争,大家最近可能刷到俄媒的警告,说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可能被美西方联盟全方位围攻,但其实比炮火更要命的,是这事给中国发展埋下的连环坑。 俄媒说的“围攻”,表面上是指军舰军机摆开阵势,但说实话,如今的大国之间,直接开干的可能性反而最低。 看看美国这几年在亚太的动作,拉拢日菲搞“小多边”,推动AUKUS核潜艇项目,甚至北约都开始往亚太伸手,不过这些军事布局更像是在摆姿态,真正要命的,是藏在后面的经济、科技和规则博弈。 比起真刀真枪,经济领域的过招才叫杀人不见血,美国搞的“友岸外包”,明摆着就是要拆解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听说已经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投资转到了印度、墨西哥这些地方。 更憋屈的是金融战,美元霸权就像悬在头顶的刀,虽然我们在推人民币跨境支付,但短期内想改变游戏规则?难。 还有那些看似公平的新规则,比如碳关税、数字税,说白了都是量身定制的竞争工具,等你费劲跟上去了,人家又把门槛抬高了。 科技战这几年大家都感受到了,从芯片到AI,从量子计算到生物科技,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已经形成了一套组合拳:高端芯片禁运、人才交流设卡、投资严格审查。 不过危机中也藏着转机,这反而逼着我们在新能源、5G这些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能源安全也是个头疼事,咱们的油气管线、海运通道,处处都可能被做文章,去年红海一出事,全球供应链都跟着抖三抖,这就是现实版的“蝴蝶效应”。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话语权的争夺,好莱坞电影、西方媒体、国际学术圈,到处都在定义什么是“正确”。 这种软刀子杀人最疼,它能在不知不觉中瓦解你的话语体系,让你的解释永远没人听得见。 在国际规则制定场上,我们虽然已经坐上了牌桌,但发牌权还在别人手里,从气候谈判到数字治理,人家总想用旧规则来限制你发展。 面对这种立体围堵,硬碰硬肯定不行,得讲究策略,我觉得至少有三步棋可以走: 第一,把“一带一路”做深做实,去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不降反升,说明经济纽带还是最可靠的反制武器。 第二,科技上要找准突破口,既然全面领先不现实,那就集中力量在几个关键领域实现“不对称赶超”,我们在新能源和5G上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可行。 第三,要善于利用西方内部的矛盾,欧盟和美国也不是铁板一块,东盟国家更不想选边站,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文章的空间。 说实话,俄媒这个“被围攻”的说法,听着挺唬人,但咱们不能被这种叙事带偏节奏,大国崛起从来就不是请客吃饭,被围堵几乎是必修课,关键是怎么把压力转化成动力。 看看现在的中国制造,正在从“便宜货”往“高端牌”转型,科技领域被卡脖子,反而催生了自主研发的热潮,这就像练武功,遇到瓶颈时往往就是突破的前兆。 更重要的是,全球化走到今天,各国利益早就你中有我,真要完全脱钩?先问问他们自家的通胀答不答应,我们最大的底气,不仅是全球最全的工业门类,更是14亿人的超大市场。 最后想说,这场博弈比的不是谁拳头更硬,而是谁更能扛、更善变、更会借力打力,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灵活出招,既要筑牢底线,又要坚持开放。 毕竟,今天的世界,独赢的游戏已经结束了,找到共同利益的交集,才是破局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