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两幅面孔:要求对华软化措辞,政策上则更加“强硬”】荷兰政府强抢中资半导体企业,使全球汽车供应链遭遇“大地震”,还严重破坏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据香港《南华早报》11月17日报道,几名消息人士透露,为保障关键矿产和芯片供应,欧盟已要求其官员使用更温和的措辞与中国打交道,为紧张局势“降温”。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4月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后,欧洲工业遭受冲击。欧盟随后与中国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谈判,试图与中国达成有关稀土出口许可的协议,希望说服中国发放更多许可证。然而,荷兰政府于9月30日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突然下令,“强行接管”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加剧了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这起事件引发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企业均面临断供危机。消息人士表示,为确保稀土和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欧盟已进入“降级模式”,要求其外交官员使用“更温和的措辞”与中国打交道,避免公开发表带有“火药味”的涉华言论,防止相关言论干扰欧盟和中国正在进行的谈判。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称,鉴于欧洲工业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欧盟现在不应该进行所谓的“扩音器外交”。不过,欧盟也计划实施更“强硬”的对华政策,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推动所谓“去风险”进程。消息人士称,欧盟想通过这种“双重战略”向中国施加压力,同时避免矛盾升级。但《南华早报》认为,此举也可能使陷入低谷的中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