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杨振宁来看望癌症晚期的邓稼先,他问:“你搞原子弹和氢弹,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让你连命都不要?”邓稼先伸出两根手指,杨振宁猜道:“是不是20万?” 邓稼先摇摇头:“是20元。” 杨振宁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你别骗我,原子弹氢弹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只有20元?” 邓稼先笑着说:“原子弹10块、氢弹10块,加起来就是20块,这有什么不信的?” 邓稼先这轻飘飘的回答,让杨振宁当场呆愣在原地,对好友更加充满了敬佩。 1947年,邓稼先前渡重洋前往美国深造,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那一年,他才26岁。 为了留住邓稼先,美国许他高薪与顶尖科研条件。 导师也劝他:“你若是能留在美国,必定可以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 但是,邓稼先毅然决然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后,他一头扎进罗布泊戈壁,隐姓埋名一藏就是28年。 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永远选择冲锋在第一线。 冬天帐篷里零下20多度,手冻得握不住笔; 夏天蚊子能把人咬得跳脚,粮食短缺到饿昏是常事。 苏联专家撤走,留下错漏百出的资料,他就带着团队从零开始推演。 没有先进的电脑,就用算盘和手摇计算器啃数据。 1979年,一次空投核试验,降落伞故障没有打开,导致核弹坠地。 现场乱作一团,没有人知道它是否会爆炸、是否已经泄露? 就在众人慌乱之时,邓稼先不顾所有人的阻拦,要去坠落点查看。 他说:“你们谁也别去,这是我设计的,我必须去。” 然后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福射区,徒手捡起碎弹片排查隐患。 最终,他确认没有破裂和泄露,向众人报了平安。 但是因为辐射,他患上了直肠癌,住进了病房。 当时国家困难,研发原子弹和氢弹的奖金一共一万元,按10元、5元、3元分级发放,因为科研团队众多,分到个人手中就有限。 邓稼先分到了20元。 这20元看似不多,但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勋章,他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他不在乎奖金有多少,他只在乎能不能为国家做贡献。 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铸就了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爱国情怀。 如今斯人已逝,但星光不灭。 作者 丨梁小黎 编辑 丨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