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突然宣布了:承认没有把中国—巴基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18 10:39:56

果不其然。 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突然宣布了:承认没有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用好,因治理不善和内耗,项目停滞带来损失与机会流失。 说句实在话,这结论早就在大家意料之中,毕竟同样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大工程,一边是拖拖拉拉、错失良机,一边是雷厉风行、硕果累累,两相对比,答案再清楚不过——节奏,就是决定大工程成败的关键。 2013 年中巴经济走廊一提出,多少人等着看巴基斯坦的逆袭?当时定下的约 620 亿美元投资规模,搁在当年可是能让整个南亚都眼红的数字,谁都觉得这会是巴基斯坦经济起飞的助推器,毕竟 “一带一路” 旗舰项目的名头摆在那儿,中方的资金和技术也实打实到位了。 可十年过去再回头看,这事儿办得着实有点让人着急,规划中的近 90 个项目里,竣工的才 38 个,23 个还在磨洋工,剩下三分之一干脆没动工,说好的工业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压根没影,反倒成了巴基斯坦治理问题的 “照妖镜”。 最让人可惜的是瓜达尔港,当初喊着要打造成 “巴基斯坦的新加坡”,结果现在成了尴尬的摆设。 港口是修起来了,自贸区也挂了牌,可配套的 300 兆瓦燃煤电厂拖了好几年没建成,停电成了家常便饭,就连刚竣工的瓜达尔机场,每周也就五架航班起落,冷清得能数清跑道上的石子。 2024 年整个港口的吞吐量才 450 万吨,连中国青岛港的零头都赶不上,累计投资才 8.9 亿美元,连总盘子的零头都不到。 这可不是中国没出力,实在是巴方的承诺没兑现,土地征用闹纠纷,当地居民不满,安全隐患一大堆,别说国际投资者,就算是中国企业也不敢轻易砸钱,毕竟 2021 年以来针对中国公民的袭击就有 14 起,20 人丧命的代价谁也承受不起。 更离谱的是内部的扯皮内耗,简直把 “节奏乱了一切都乱了” 这句话演活了。 各省为了走廊线路争得面红耳赤,好好的项目就在争吵中搁置,一个简单的疏浚工程能拖 17 年,成本从 107 亿卢比飙到 600 亿,翻了整整六倍,还有人敢假借总理名义想绕开招标签合同,若非被揭发,这笔冤枉钱就真打了水漂。 最该优先推进的 ML-1 铁路,作为贯穿巴基斯坦南北的交通命脉,本该是走廊的核心,结果方案改了又改,至今连真正动工的影子都没见着,反观同是 “一带一路” 项目的中老铁路,2016 年开工 2021 年就通车,五年时间就让货运客运双双跑起来,效率高下立判。 政治上的短视更是把节奏彻底搅乱,一届政府一套说法,换届就换项目优先级,把本该用来建出口导向型园区的资源,挪用去修经济回报极低的拉合尔地铁,摆明了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种政策摇摆直接吓退了投资者,2023 年中国对巴投资额一下降了 74%,谁也不想把钱投进一个 “政权换了项目就黄” 的漩涡里。 而同样是跨国大工程的雅万高铁,人家印尼政府从头到尾态度一致,不玩政治派系那套,142.3 公里的线路 46 分钟就能跑完,开通两年就发送旅客超 1200 万人次,还带动了 57 亿美元的 GDP 增长,本地化采购率超过 75%,把 “节奏” 二字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巴经济走廊不是缺资源,也不是缺规划,缺的是能稳住节奏的执行力。能源项目里萨希瓦尔电站倒是按时并网,解决了拉闸限电的大问题,可后续的产业配套跟不上,电发出来了工厂却没建起来,等于白搭。 喀喇昆仑公路扩建了不少,可连接港口的陆路交通还是梗阻,卡车通行时间比规划多 4 个小时,再好的港口也成了孤岛。 更别说那些看得见的损失,2024 年走廊货运量暴跌 18%,8 个总值 7.59 亿美元的项目拖着不动,连卡拉奇 150 辆公交车的小事,总理承诺了大半年连提案都没交上来。 对比之下就能明白,大工程的成败真不是看投资多少,而是看节奏踩得准不准。雅万高铁用五年时间跑出了东南亚高铁速度,中老铁路用五年打通了区域脉络,而中巴经济走廊十年过去,还在为 “最后一公里” 发愁。 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那句 “没用好” 说得实在,可这话背后是 17 年拖黄的工程、翻六倍的成本、暴跌的投资额,以及无数流失的机会。 要是还摆不平内部的内耗,定不下稳定的政策,就算再给 620亿美元,也只会在拖沓和混乱里打了水漂,毕竟再好的蓝图,也经不住自家的油门和刹车踩得乱七八糟。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