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日关系恶化的这么快。14日晚上外交部才刚刚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18 15:39:51

没想到中日关系恶化的这么快。14日晚上外交部才刚刚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15日国内包括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川航、厦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集体宣布,日本航线机票可免费退改! 说白了经济的逻辑从来都绕不开政治的风向,这点在中日这波 “先破冰后急刹” 的操作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11 月上旬刚有 6 吨北海道冷冻扇贝顶着层层检测抵华,这可是 2023 年核污染水排海后日本海鲜首次重返中国货架,为了这几吨扇贝,日方得提交捕捞经纬度、检测报告等 “五证一单”,到港后先过机检再等三五天实验室复检,连关税都借着 RCEP 降到了 4.5%,当时超市里刚摆上货,不少人还真以为经贸关系要缓过来了。 毕竟之前这生意跌得太惨,2022 年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还能有 871 亿日元,占全球出口的 22%,核污染水一排,2024 年初就只剩 61 亿日元,占比跌到 2%,北海道渔民差点哭晕在码头。 结果这扇贝的冰还没化透,11 月 14 日外交部的提醒就来了,直接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理由也实在,不仅日本领导人发表涉台挑衅言论,当地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还在涨,2024 年上半年就有 27 起歧视性事件,比上年多了 40%,早稻田大学都有 30 多个中国学生申请提前回国。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天,国航、南航、东航这些巨头就像约好了一样集体发公告,11 月 15 日前买的日本航线机票,到年底前都能免费退改,国航盯着 999 开头的客票,东航卡着 781 开头的票号,南航则认准 784 开头的单子,东京、大阪这些热门航点全涵盖了,涉及的航班量直接占了中日航线的三分之一。 这波操作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某旅行社说咨询退改的电话直接被打爆,有游客上周刚花近万元买了全家去北海道的机票,这会儿想退都找不到外资航司的说法,连两万多的酒店都退不了,只能在损失和风险之间纠结。 而航班数据早就透出端倪,第 45 周的中日航班量只剩 1189 班次,比第 40 周跌了 14.5%,10 月比 9 月更是少了 471 班次,航司这波免费退改看似大方,其实是早看透了行情,与其等旅客硬退收手续费挨骂,不如主动给台阶,本质就是对赴日需求暴跌的提前预判。 别以为经济能和政治撇清关系,中日贸易额 2024 年还有 3180 亿美元,日本精密仪器 70% 依赖中国,中国汽车电子 40% 来自日本,清华大学专家算过,真脱钩两边都得损失 3-5 个百分点的 GDP 增速。 山东章鼓和日本大晃机械合作三十年赚了 17 亿,理研计器还在常州建了 500 万美元的工厂,丰田刚签了雷克萨斯中国工厂的协议,这些合作看着结实,可架不住政治风浪。 就像日本海鲜,为了补中国市场的窟窿,砸上千亿日元补贴开拓东南亚,越南进口量涨了 4 倍,可全年出口额还是跌了 7.5%,纯属拆东墙补西墙。 现在更有意思,这边扇贝还在冷库等着复检,那边盐城海事局已经宣布黄海中部要实弹射击,文旅部、教育部跟着发预警,留学的、旅游的全被劝着别去日本。 商家刚把 “日本扇贝” 的价签贴好,就得琢磨怎么跟顾客解释风险,航司客服忙着接退改电话,背后都是政治风向变了的连锁反应。 说白了,经济的账本再精细,也得给政治安全让路,那些以为扇贝上岸就是 “破冰” 的人,还是太天真,忘了中日这盘棋里,从来都是政治走在前面,经济只能跟着调整,哪怕 3180 亿美元的贸易额摆在那,该刹车的时候也得立刻踩下去,这就是现实。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