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民国女子董竹君忽感下身不适,发现床上竟有一摊血污,吓得花容失色。伺候她

牧童的娱论 2025-11-18 11:14:48

一天早晨,民国女子董竹君忽感下身不适,发现床上竟有一摊血污,吓得花容失色。伺候她的老妈子慌忙捂住她的嘴巴,悄悄附到她耳边说:“姑娘,你赶快逃吧!” 1900年的一个清晨,上海滩的雾气还未散尽。十岁的董竹君坐在破旧的黄包车里,被送给那些穿金戴银的陌生人,只记得在离别时一再叮嘱:“竹君,要听话。” 车轮碾过青石路,嘎吱作响,最终停在了一座朱红大门的宅院前——“群玉坊”。 这是一家臭名昭著的青楼,外表富丽堂皇,实则暗藏人间地狱。小小年纪的董竹君被告知,这里是“学做女红、学规矩”的地方,她还傻傻地以为,自己是来学艺的。 可随着时间推移,她渐渐发现,这里每个“小姐姐”都身着艳衣,笑容里带着悲凉。老鸨喜怒无常,常常因为她动作慢了、话说错了而扯着她的头发打骂。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天真被一点点磨碎。那时的群玉坊,收养了十多个像她一样的“养女”。 老鸨每天都让她们学习弹琴、画眉、走姿,说那是“将来讨客人欢心的本事”。董竹君的聪慧让人眼前一亮,她学得快,长得也出落得标致,渐渐成为坊中最受老鸨看重的“苗子”。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她十二岁那年。 那天早晨,董竹君忽然觉得下腹一阵剧痛。掀开被褥,她惊恐地看到雪白的床单上渗着一滩鲜红。她吓得浑身发抖,以为自己病了,急忙叫来伺候她的老妈子。 那老妈子见状,脸色大变,立刻关上门窗,压低声音骂道:“傻丫头,这可是大事!你……你快逃吧!” 董竹君愣住了,泪眼婆娑地问:“我做错了什么?” 老妈子一把抓住她的手,语速极快地说:“你这是来了月事,成大姑娘了!老鸨若知道,今晚就要让你‘开苞’,再不逃,以后就没命了!” 那一刻,董竹君明白了——她不是被收养,而是被“养熟”,等着被人买走。老妈子将几块碎银塞进她的手里,推开后门:“往北走,别回头。” 她光着脚,披着破棉袄,一路跌跌撞撞地逃出群玉坊。天刚蒙蒙亮,街口的寒风如刀子割在脸上。 她在上海滩的石板路上奔跑,躲进弄堂、翻过围墙,一直到天色大亮才停下。那时,她浑身是血与泥,头发散乱,像一只受惊的小鸟。 命运似乎又一次垂怜了她。她被一位路过的老太太发现,这位老太太是“南洋公学”门口卖茶的寡妇。老人收留了她,看着她哭得撕心裂肺,只轻轻叹道:“孩子,命苦也要命硬。” 之后的几年里,董竹君在茶摊帮忙洗碗、跑腿、擦桌。老人虽然穷,但善良。她教董竹君识字、算账,还告诉她:“女人要想不被卖,就得有本事。”这句话,董竹君记了一辈子。 凭着机灵和勤奋,她渐渐在茶摊里小有名气。后来,一位来喝茶的革命党人注意到她聪慧伶俐,听闻她的身世,颇为怜惜,资助她去女学堂读书。那一年,她十五岁。 进入学堂后,她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自由”“平等”的理念。 她读鲁迅、读蔡元培,明白了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也不是命运的奴隶。她剪去长发,换上男装,成为上海滩第一批短发女子之一,公开在课堂上发言反对“买卖婚姻”。 然而,社会对她并不宽容。有人嘲笑她“破鞋”,有人背地里指点她的“出身”。但董竹君不再恐惧,她的眼中闪着坚毅的光。她加入了妇女解放社团,奔走演讲,号召女子自立自强。 后来,她遇到了同样有理想的青年——夏之时。两人志趣相投,一同参与社会活动。董竹君以为,这次终于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可婚后,丈夫的旧思想暴露无遗——他要她“相夫教子”,不许她抛头露面。她忍了两年,最终毅然离婚。 那是民国时期,离婚的女人会被视为“丢脸”,但她毫不后悔:“宁做自由人,不做笼中鸟。” 离婚后,她带着仅有的积蓄创办了“锦江饭店”,这家饭店,不少进步青年、地下党员都在此秘密聚会。 抗战爆发后,董竹君又投身救亡运动,筹款、组织女工缝军衣、送粮食。战争结束后,她更是成为中国妇女自立的象征之一,被誉为“民国最励志的女人”。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