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早在2024年,德国就已定下对华通信设备的限制基调,以所谓“潜在安全风险”为由,推出了分阶段清除中国设备的计划:2026年前要将核心网络中的中国技术彻底移除,到2029年底,通信塔、传输线路、天线等所有来自中国厂商的设备都将全面退出德国电信系统。 只能说德国总理默茨这番关于 6G 的表态,说白了就是把 2024 年定下的对华通信限制政策彻底拉满了级,从 5G 的阶段性清退变成了横跨两代通信技术的全周期管控,可这背后藏着的全是经不起细算的账和自相矛盾的逻辑。 先说说所谓的 “潜在安全风险”,这说法实在站不住脚。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 2024 年的评估报告明明白白写着,没发现华为设备有什么 “后门” 或可控漏洞,华为在布鲁塞尔建的网络安全透明中心,常年邀请德法实验室做源码级审查,连续 15 年在欧洲没出过安全事件。 反倒是美国,当年通过丹麦情报部门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棱镜门” 曝光的文件里,美国国安局连盟友的短信、通话记录都能截获,这可是实打实的监听实锤,德国却对这真正的风险视而不见,反而盯着没证据的猜测大动干戈,实在有点本末倒置。 更现实的问题是,德国对中国通信设备的依赖早就深到骨子里了。丹麦 Strand 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 年华为在德国 5G 无线接入网的市场占比高达 59%,全国 8.2 万个移动通信站里,一半都搭着华为技术。 德国电信三分之二的无线接入网、沃达丰 55% 的无线接入网都靠华为撑着,这些设备跟德国现有通信架构磨合了好几年,早就形成了稳定的生态闭环。 现在要拆,可不是拧几个螺丝那么简单。巴克莱银行算过一笔账,光替换现有华为设备的直接成本就高达 25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 200 亿,占了德国年度基础设施预算的 12%。 这笔钱最终得运营商扛,德国电信要独自掏 11 亿欧元,占它去年本土资本支出的 23%,沃达丰和西班牙电信各分摊 7 亿,相当于各自年度核心投入的五分之一。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钱,隐性成本更吓人。德国铁路公司测算过,就替换旗下 900 个华为基站,就得花 4 亿欧元,工期拖 5 到 6 年,期间高铁晚点率要上升 15%,货运效率下降 10%,而整个德国的替换规模是铁路系统的数倍,网络中断、服务降级对民生和商业的影响根本没法算。 更讽刺的是,欧洲厂商根本接不住这个摊子,诺基亚和爱立信就算满负荷生产,也只能满足六成替换需求,剩下的缺口还得靠美国厂商,这无异于刚摆脱一个依赖,又跳进另一个陷阱。 要知道华为设备价格比欧洲同行低 15%-20%,峰值速率却高出 54%,运营商当年选华为就是奔着性价比去的,现在强行替换,多花的钱最后恐怕还得消费者埋单。 再看默茨盯上的 6G,这步棋下得更让人看不懂。现在全球 6G 研发竞速正紧,中国早就占了先发优势,国际专利数据显示,中国在 6G 标准必要专利中的占比超过 42%,华为一家的专利数量就远超欧洲所有厂商之和。 在太赫兹通信、空天地一体化这些核心领域,中国专利占比都排世界第一,分别达到 45.1% 和 48.6%。德国非要把中国组件排除在外,相当于主动放弃了最大的技术贡献者。 英国就是前车之鉴,当年禁华为,不仅多花了 31 亿美元,5G 建设还推迟了 2-3 年。 德国现在把限制从 5G 延伸到 6G,等于给自己的 6G 发展套上了枷锁,毕竟脱离了中国的专利和技术支持,想搞自主研发可不是喊口号那么容易。 欧盟内部对此都吵翻了,14 个成员国明确反对减少对中国设备的依赖,塞浦路斯的网络对中国设备依赖度达 100%,奥地利、保加利亚这些国家都超过 60%。 意大利那边,中兴刚和当地运营商 EOLO 合作部署 5G毫米波网络,要实现 1Gbps 的覆盖目标,助力城镇数字化,这明明是双赢的合作案例。 德国非要带头搞 “全周期管控”,打着 “数字主权” 的旗号,实则是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拿着纳税人的钱干着赔本买卖,最后很可能落得个成本飙升、进度滞后、技术落后的下场,这样的管控格局,说到底是损人不利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