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相蔡京的“官二代”儿子们个个都死得很惨——北宋末年,东京汴梁,太师蔡京的府邸内

海冬谈文 2025-11-18 17:20:19

权相蔡京的“官二代”儿子们个个都死得很惨——北宋末年,东京汴梁,太师蔡京的府邸内可谓“满床簪笏”,势焰熏天。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奸,不仅自己四度拜相,权倾朝野,更利用手中权力,将他的儿子、孙子甚至姻亲尽数安插在朝廷内外的重要职位上,编织成一张盘根错节的巨大权力网。当时便有“朱勔子孙皆得官,蔡京子媳尽封夫”的民谣,辛辣地讽刺了这一现象。在这张网的核心,便是他的儿子们,他们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命运早已与父亲的权势乃至北宋王朝的国运捆绑在一起,最终在国破家亡的悲剧中,迎来了集体覆灭的凄惨终局。 蔡京有八子,史载其名虽略有出入,但蔡攸、蔡绦、蔡翛、蔡鞗等人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们大多凭借进士出身(其中不乏其父权势的运作),迅速跻身权力高层。长子(一说次子)蔡攸,是宋徽宗面前的红人,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封英国公。他的权势一度与父亲不相上下,甚至到了后期,父子二人为了争权夺利,竟各立门户,反目成仇,“父子遂为仇敌”,成为北宋末年官场的一大奇观。幼子蔡绦,最得蔡京钟爱。在蔡京晚年老眼昏花、无法理政时,朝廷大事实则均由蔡绦在背后代父决断,他趁机安插亲信,把持朝政,引得朝臣侧目,积怨甚深。此外,蔡翛官至礼部尚书,蔡鞗则娶了宋徽宗的女儿,成为驸马都尉。蔡氏一门,可谓显赫至极,达到了“父子专权,兄弟秉政”的顶峰。 然而,这般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景,终究是镜花水月。北宋王朝在宋徽宗、蔡京等君臣的挥霍与腐败下,早已积贫积弱,危机四伏。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铁骑大举南下,直逼汴梁,北宋迎来了它的灭顶之灾——靖康之变。国难当头,朝野上下将亡国的罪责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祸国。新即位的宋钦宗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下诏清算蔡京一党。 蔡京的权势大厦瞬间崩塌。年逾八十的他被革职流放,在前往贬所潭州(今湖南长沙)的途中,其恶名已使他到了“天下人人皆欲啖其肉”的地步。沿途百姓商户,无人肯卖予食物茶水,甚至有人当面唾骂。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权相,最终在饥寒交迫与万民唾弃中,饿死于潭州的一座破庙,结局极具讽刺与凄凉。 而他的儿子们,命运则更为惨烈。随着蔡京的倒台,这张庞大的权力网被连根拔起。蔡攸与蔡翛作为核心成员,在流放途中被钦宗下旨同日诛杀。备受宠爱的蔡绦同样被流放,虽在父亲死后一度遇赦,但很快又在新的政治清算中再次被贬,最终死于流放之地。其他如蔡脩、蔡鞾等子,也无一例外地被罢官、流放,最终或死于贬所,或湮没在随后而来的更大国难中。 唯独驸马蔡鞗,因是皇亲,在靖康之耻中随同徽、钦二帝及众多皇室成员被俘北上,史书上此后便少有记载。其结局虽为亡国奴,悲惨无比,但相较于被皇帝下诏诛杀的兄弟,却算是留下了一线生机。 纵观蔡京诸子的命运,正应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规律。他们凭借父荫,平步青云,享尽荣华,却也因这不受制约的家族权力而深度捆绑,最终在王朝的末日审判中集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蔡京家族的覆灭,不仅是其个人弄权的恶果,更是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纲纪崩坏的一个缩影,留给后人无尽的深思与警醒。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海冬谈文

海冬谈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