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

陈砚之 2025-11-18 20:13:40

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珍的哥哥,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功臣! 贺敏学1904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一个地主家庭,早年家境不错,但他不爱待在家里过舒服日子,16岁就去禾川中学读书。在学校,他接触到新思想,和袁文才成了哥们,两人常聊国家大事。1921年转到吉安阳明中学,那地方革命氛围浓,他加入共青团,很快就转成党员。回乡后,他拉起农民自卫军,当副总指挥,帮穷苦人对抗地主。这时候,革命形势紧张,他被抓进监狱,但永新起义爆发,群众把他救出来,他马上重组队伍,继续干革命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明白,革命得靠实际行动。 起义后,贺敏学和袁文才建起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部,部队从小到大,能打硬仗。他们多次打国民党小队,抢了不少武器。国民党围剿来时,他带队去井冈山,利用地形打游击。秋收起义部队到时,他联系毛泽东,在三湾村见面,汇报情况,帮助部队站稳。他进军官教导队学军事,提升指挥能力。他的妹妹贺子珍也上山做宣传,兄妹俩一起巩固根据地。这阶段,他参与反围剿,1928年3月和袁文才守黄洋界,保住红色政权。 贺敏学当永新县委书记,整顿部队,建立支部,教育士兵,改善纪律。红四军走后,他留在南方游击,坚持斗争。抗日战争爆发,他在新四军支队当团长,指挥苏北战斗,破坏日军补给。解放战争中,他任二十七军副军长,在豫东战役布置包围,在淮海战役管后勤,保证部队弹药。渡江时,他指挥部队先过长江,当先锋。新中国成立,他任华东军区防空军司令,推动上海重建,修机场建防空设施。1954年去北京开会,见外甥女李敏,她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召见他,夸他三个第一:永新暴动先河、上井冈山最早、渡江先锋。 之后,贺敏学调西北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管基建,修路建厂,从军人转搞建设。1957年,陈毅觉得他职务低,但贺敏学不计较,继续干活。1958年,他去福建当副省长,主抓工业和城建,推动福州港扩建、厦门工业区规划、三明钢铁厂施工。在福建,他天天跑工地,检查质量,和工人干部聊问题,解决难题。1967年特殊形势下,他被带走关押,家人着急。他的妻子李立英写信求助李敏,李敏报告毛泽东。毛泽东惊讶,说贺敏学是好同志,有大贡献,不仅是亲戚,还是井冈山功臣。 毛泽东写信给贺子珍夫妇,肯定贺敏学功勋,指示释放。李立英拿信去福建,负责人看后放人。整个过程,贺敏学没低头,坚持立场。被关时,他保持作息,回忆过去战斗。释放后,他向周恩来写信说明,周恩来批示,福建重新安排工作。他继续管基建,视察福州、厦门、三明,推动项目。退休后,当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关心国家事务。偶尔回井冈山,看旧址忆旧事。1988年4月26日,他因病在福州去世,享年84岁。省委书记陈光毅在追悼会上讲他一生贡献,骨灰安放在陵园,亲属护送。 贺敏学的早年经历挺典型的,那时候很多革命者从学生起步。他在禾川中学不光读书,还和袁文才讨论怎么救国。转到阳明中学后,加入组织,学着怎么动员群众。回永新组建自卫军时,队伍主要保护农民权益,对抗地主武装。四一二事件让他坐牢,但起义救了他,他马上投入战斗。这让他更注重队伍建设,后来在赣西自卫军,他和袁文才从几十人干到能打国民党正规军,靠的就是积累武器和经验。 撤到井冈山是关键一步,那地方地形好,适合游击。他联系毛泽东时,提供当地情报,帮助部队适应环境。在教导队学军事,让他从基层指挥升到能带大队。妹妹贺子珍上山帮忙宣传,兄妹配合默契。守黄洋界那仗,他组织得当,挡住敌军进攻。作为县委书记,他抓部队纪律,建立支部,让士兵有组织感。红四军离开,他没走,继续在南方坚持游击,这段日子最苦,但奠定了他后期军事能力。 抗日时期在新四军,他当团长,苏北战斗多是伏击日军车队,切断补给。这需要精准情报和快速行动。解放战争二十七军副军长,豫东包围战他布置圈套,淮海后勤保障弹药充足。渡江先锋,让他名声大噪。新中国后防空军司令,上海重建工作繁重,他管机场和防空,保障城市安全。1954年毛泽东召见,三个第一是肯定他贡献。这之后转基建,西北局局长修路建厂,适应新角色。陈毅点出职务问题,但他低调,继续贡献。 1958年到福建副省长,分管工业城建。福州港扩建改善运输,厦门工业区规划带动经济,三明钢铁厂施工提升产能。他工作作风实干,跑工地听意见,解决问题快。1967年被抓是突发事,妻子李立英求助李敏,李敏上报毛泽东。毛泽东惊讶于他的身份和功绩,不仅贺子珍哥哥,还是井冈山创建者。写信念及释放指示,李立英带信去,福建放人。这事显示高层对老革命的重视。 贺敏学关押期间保持日常,坚持原则。释放后周恩来批示恢复工作,他继续基建视察,推动福建发展。退休政协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他参与国家事务讨论。回井冈山看旧址,回忆早期斗争。1988年去世,追悼会陈光毅总结一生,骨灰安放陵园。

0 阅读:51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