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专家。他阐述:我国下一步是天基雷达,就是把雷达放在卫星上。很难做但是早晚会解决,我们现在是并跑的水平,但可以变为领跑。 可能有人不懂,天基雷达到底牛在哪?简单说,地面雷达有地形遮挡,探测范围有限,飞机、舰船还能躲着走。 但卫星飘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太空,居高临下看地球,不管是海上的航母编队,还是陆地上的装甲集群,都没法藏身。 它就像一双悬在太空的 “火眼金睛”,能 24 小时盯着全球动静,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的监测。 可这玩意儿真不是随便就能搞成的。首先得解决卫星平台的稳定性,雷达工作时会产生震动,太空里的温差能到正负 200 摄氏度,稍微有点偏差,探测精度就会差上几十米。 然后是信号传输,太空到地面的距离太远,信号容易被干扰,还得保证数据传输速度,不然探测到目标也没法及时反馈。 更要命的是抗干扰技术,现在各国都在搞电子战,天基雷达要是被敌方干扰,直接就成了 “睁眼瞎”。 国际上能摸到这项技术门槛的国家,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足见其难度有多高。 别以为这些难题咱搞不定,贲德院士团队早就摸着门道了。要知道,贲德院士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搞雷达,歼 - 10 战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歼 - 20 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背后都有他的心血。 这位 80 多岁的老人,至今还在科研一线盯项目,他常说,雷达是国防的 “眼睛”,眼睛亮了,国家才能安全。 这种一辈子扎根科研、为国铸盾的人,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现在中国的卫星技术已经相当硬核,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后,卫星的轨道精度能控制在厘米级,这为天基雷达提供了稳定的 “宝座”。 中国电科集团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咱们的星载雷达分辨率已经达到 0.5 米,能清晰识别地面上的汽车型号。 这个水平已经跟美国的 “未来成像体系” 卫星不相上下,妥妥的并跑状态。 更让人振奋的是,去年航天科技集团透露,我国天基雷达的关键技术已经突破了 12 项,其中抗干扰算法和高精度成像技术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背后,是无数像贲德这样的科研工作者熬出来的。 中国搞这些高科技,从来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贲德院士说得明白,科技的强大是为了造福人类,但前提是国家得有能力保护自己。 现在国际局势不太平,有些国家总想着挑衅中国的底线,干涉中国的统一大业,甚至用战争威胁来施压。 没有过硬的武器装备,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这些挑衅只会变本加厉。 而且中国科技的强大,确实在造福世界。北斗系统现在已经服务于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渔民靠它导航,农民用它精准播种,救援队伍凭它快速找到受困者。 未来天基雷达除了国防用途,还能用于灾害监测,比如地震后的地形勘察、台风路径的精准预测,这些都能帮着减少灾害损失,真正做到利国利民、惠及人类。 未来,随着天基雷达等高端技术的落地,中国必将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也必将以更强大的姿态,守护好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国之栋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样的中国科技值得我们骄傲,这样的强国之路值得我们一直坚定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