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基辅街头有一拨人突然出来喊话,点名指责泽连斯基,要求其下台。据多

景澄百灵鸟 2025-11-19 01:35:39

果不其然。 基辅街头有一拨人突然出来喊话,点名指责泽连斯基,要求其下台。据多段现场视频流传,标语和口号都指向同一件事。 话接着说清楚:换不换人,不会立刻改写前线走向,关键还在地盘有没有被占,部队有没有弹药。 2022年春天的画面还在眼前,俄军从基辅、切尔尼戈夫一线撤走,乌军把城门口的路障一块块拆回仓库。对照过去两年俄方多次更换前线指挥,比如苏罗维金上来又被格拉西莫夫接手,外界普遍看到的是局部有起伏,整体并未出现一边倒。说明战场强弱不靠换名片,靠手里能不能打。 细节再看今年2月,乌军总司令由扎卢日内换成瑟尔斯基,阿夫迪乌卡失守是事实,但随后哈尔科夫方向的推进并未形成突破,乌方多条防线仍在运转。对照之下,换帅并没有让某一方一夜翻盘,前线还是那条前线。 装备层面更直接。乌克兰的城防这两年靠NASAMS、IRIS-T和爱国者在顶,拦截数据外界有争议,但基辅上空多次夜间拦截的爆点和残片,视频里看得清楚。俄方一边用“沙赫德”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穿插袭击,一边磨火炮。谁坐在办公桌后面,不会让仓库里的导弹凭空多出一批。 补给节奏也摆着。2022到2024年,乌方陆续接收炮弹、装甲车和导弹,发射密度时高时低,完全取决于外部到货和本土修复速度。对比俄方,工厂加班把导弹和无人机产量抬上来,这才是夜空更吵的原因,不是对手换了哪个名字。 再把时间线往前推,2014年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问题埋下今天的火点,只要这块还没画句号,前线就会继续拉锯。反观2008年南高加索那场打完,控制线相对固定,火力慢慢降了下来,节奏变化不是靠喊口号,而是看地面哪一边站得住。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内部争论并非战术。以色列过去一年国内争议不断,但加沙和北部的行动照常排班,节奏依然由火力、情报和后勤说了算。乌克兰也一样,内部噪音不会替代弹链传送的速度。 前线士兵的选择更直白。家在后面,阵地在前面,最关心的是防空能不能顶住、炮班能不能接到弹、伤员能不能抬得下来。桌上的签字不会替他挡住来袭的弹片。 城市的灯能不能亮,也是一道硬指标。基辅、敖德萨每次遭遇大规模空袭,电网抢修的时长、地铁能不能准点开门,这些都在比拼双方夜里投进去的吨位,不在比谁讲话更响。 再落回那句主线:占着谁的院子,谁就会把路障继续摆上去。这不是个人履历的问题,是一整套社会的动员和一条条补给线的承受力。 所以,把矛头全部指向一个人,不会让炮声停一秒;离开了家门口的问题,口号就只剩回声。 看清这几点,再去评估任何一条“换人就能变天”的说法,心里就有尺了。 结尾就留一句实在话:地还在争,兵还在打,手里有货、脚下站稳,才是硬通货。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景澄百灵鸟

景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