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国人民都在批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时,新华社突然发了一组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的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19 11:52:22

正当全国人民都在批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时,新华社突然发了一组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的图片,这是什么意思?实在令人费解!   这片看着岁月静好的公园,底下藏着满是血腥的老底,早年间这儿根本不是什么绿地,而是日军近卫师团的练兵场。   这支部队1891年组建时,打一开始就是天皇直接管的王牌部队,巅峰时期足足有两万两千人的规模,代代木这块地从1909年起就成了他们的核心训练基地。那些后来踏上侵略战场、到处作恶的士兵,正是在这片土地上练会了刺杀、射击和各种战术。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一爆发,近卫师团就第一批冲到了华北战场,光在河北保定战役里,就硬生生造成了一万五千多平民死伤,而这些暴行的“源头训练”,好多都刻进了代代木的泥土里。   1941年太平洋战争打响,从这儿走出去的近卫师团士兵,又参与了菲律宾的巴丹死亡行军,七万多名盟军战俘惨遭虐待,这支部队从头到尾,双手都沾满了鲜血。   1945年日本投降后,近卫师团被解散,但代代木练兵场的历史痕迹并没被彻底抹掉。   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这片土地才被改成公园,铺了草坪、修了步道,那些曾经的射击靶场、格斗训练场,全被深深埋在了景观湖和花坛底下,成了被人故意藏起来的黑历史。   现在在公园里散步的市民,可能压根不知道,他们脚下三米深的地方,还能找到当年修工事的混凝土碎块。   当地档案馆存的旧地图明明白白标着,这儿曾经有能容纳五千人的临时营房,每到晚上,就回荡着“为天皇捐躯”的狂热口号,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高市早苗近期的种种言行,刚好和这片土地的黑暗过往凑成了刺眼的对照。   作为安倍晋三的政治门生,她完完全全继承了右翼阵营的危险想法,而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本身就是二战甲级战犯,当年还曾给近卫师团的侵略行动提供过物资支持。   高市不仅频繁去参拜靖国神社,那儿可是供奉着包括近卫师团历任师团长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还在国会上大言不惭地说“台湾有事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这套鬼话和当年近卫师团拿“维护治安”当幌子发动侵略的借口,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她上台后就推动防卫费提前两年达到GDP的2%,这笔高达11万亿日元的预算,说白了就是在沿着当年近卫师团扩军备战的老路往前走。   近卫师团当年的侵略逻辑,如今正在高市的政策里慢慢复现。   这支部队当年拿“紧急事态”当理由,突破了不少军事限制,现在高市就借着“地区安全”的名义,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想解禁攻击性武器的研发;   当年近卫师团靠美化战争,给士兵灌输军国思想,现在高市政府就在教科书里淡化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甚至把它说成是“争议事件”。   更讽刺的是,代代木公园旁边就是日本防卫省的附属设施,高市去年视察的时候,还公开说“要强化自卫队快速反应能力”,而这种“快速反应”,和近卫师团当年闪电突袭的作战理念,有着清清楚楚的传承关系。   国际社会对这种历史复现早就提高了警惕。东京大学教授佐桥亮就说过,高市的言论根本没有基本的法理支撑,台湾本来就不是“国家”,所谓“存亡危机事态”纯属无稽之谈,这种故意制造紧张的做法,和当年近卫师团蓄意挑起战争的行径,本质上没什么两样。   日本国内的抗议民众,在首相官邸前举着“拒绝战争复活”的标语,刚好和代代木公园地下的历史形成了呼应——前者反对的是正在萌芽的危险,后者则是已经发生过的灾难。   新华社发的图片里,有一张是公园角落的樱花树,而史料记载,1937年春天,近卫师团的士兵就是在这片樱花树下誓师出征,现在花瓣飘落的轨迹,仿佛都在重复当年的警示。   这些图片里没有任何文字评论,却比千言万语都有力量。它揭开的不只是代代木公园的老底,更是高市早苗右翼政策的历史根源。   当日本政客想着模糊侵略记忆、推动军事松绑的时候,这片土地的过往就是最直接的证据,那些被草坪盖住的练兵场遗迹,那些曾响彻这里的军国口号,都在提醒人们:忘记历史的代价,就是可能重蹈覆辙。   高市近期推动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这种操作和近卫师团当年作为“侵略急先锋”的角色,简直高度吻合,而代代木公园的存在,就是对这种危险倾向最无声的反驳。   公园里儿童游乐设施旁边,立着一块不起眼的铭牌,只笼统写着“此地曾为军事用地”,对近卫师团的暴行却只字不提。这种选择性失忆,正是高市之流能推行右翼政策的土壤。   新华社的图片精准戳中了这一点,用看得见的绿地对比看不见的血腥,用当下的平静对照历史的残酷,让人们在关注政客言行的同时,更看清他们背后延续的军国主义阴影。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