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人带着羽林军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后,提着脑袋去见武则天。武则天看着周围清一色的叛将,连自己亲手提拔的崔玄暐都在其中,终于明白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在这场事先筹谋已久的政变中,李多祚的身影始终是关键。此人原是西域胡人出身,早年从行伍中拼杀出来,受唐高宗李治赏识,提拔为北门宿卫将军。他掌管禁军多年,手中兵权稳固。神龙元年,张柬之前往其府邸密谈时,并未费太多唇舌,只一句“将军荣华富贵来自何人”,就唤起了李多祚对高宗李治的知遇之恩。李多祚沉思片刻,立即允诺配合。 李多祚暗中调集数百心腹,于二十二日凌晨封锁玄武门。与此同时,张柬之控制了羽林军。兵锋直指迎仙宫,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尚在寝殿中宴乐。禁军突入后,张昌宗负隅顽抗,但力不能敌,当场被斩。张易之逃至廊下,也被追兵围杀。宫墙血流成河,羽林军将其首级装入锦囊,直奔长生殿。 当长生殿门被撞开那刻,病榻上的武则天面色铁青。她望向李多祚,只冷问:“是谁在宫中作乱?”李多祚跪地不语,张柬之出列道出“奉太子令旨”之言。众人环立,武则天目光扫过,终未反抗,只叹息一声,命太子李显入朝理政。 诛杀二张之后,李显登基为中宗。张柬之等人封为郡王,李多祚被授辽阳郡王,其子李承训也升任卫尉少卿。李家一时风光无两。但武则天虽退,武家势力未除。武三思结连韦皇后,迅速把握实权,暗中铲除神龙政变功臣。 李多祚明知形势不妙,数次上奏请求辞官归乡,均未获准。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被逼至绝境,密谋兵变除掉武三思。李重俊遣人秘密联络李多祚,劝其起兵辅政。李多祚虽年过花甲,但念在李唐社稷,再度披甲。 七月,李重俊、李多祚率军于玄武门起兵,目标明确,直指武氏集团。唐中宗登楼亲劝,许以高官厚禄,禁军哗变。李多祚部众中多是玄武门旧部,一见圣旨即倒戈。李多祚被乱军推入宫外石阶,被斩首示众,尸身无归。李承训亦被贬,流徙岭南。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追悼李多祚,称其“忠诚可鉴,功在社稷”,下诏平反,复其王爵,归葬祖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