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在离开南京时和卫戍司令部的张耀明、覃异之等

武某人 2025-11-19 15:22:33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在离开南京时和卫戍司令部的张耀明、覃异之等人合影,合影结束后,张耀明突然失声痛哭。 张耀明不是第一次站在中山陵前,这次却成了诀别。蒋介石面色凝重,话不多。他知道南京守不住了,黄埔系几近瓦解,华中“剿总”已经名存实亡。蒋介石宣布“引退”,说是“身体抱恙”,张耀明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换个说法离开而已。 蒋介石早就安排好退路,蒋经国在溪口搭了秘密电台,黄金和文物分批运往台湾,党政军高层各自寻路。李宗仁接过“代理总统”名头,可电报命令依旧得从溪口传出,真正的决策仍是蒋氏父子。张耀明此时虽仍是南京卫戍司令,可权力早就被架空。他痛哭,是哭眼前大局已定,也是哭自己多年苦心的黄埔血脉,从此散了。 张耀明当年是黄埔一期,见过黄埔军校初创的简陋营房,也领过孙中山亲书的“亲爱精诚”。抗战时他率部死守徐州,后来辗转调任卫戍南京,一路走来,从来是蒋介石信得过的人。可到了这一步,他连部队都无法调动。 蒋介石上车离开那日,覃异之没说太多,只和张耀明小声道了一句“留有余地”。张耀明听懂了,但也只是一笑。他性格硬,做不来转身。覃异之当晚就收拾细软,去了香港。 南京没撑过四月,解放军顺利进城。张耀明先是去了上海,后转广州,再到台湾。关麟征推荐他接任黄埔军校校长,张耀明虽心有不甘,也只能照办。可到了台湾,资源有限,他也只是挂了个虚职,再无实权。他一生挂在嘴边的是“黄埔精神”,可在岛上,这句话越来越像个空壳。 覃异之则完全不同。他在香港养鸭,日子过得清淡。关麟征来看他,请他担任陆军副总司令,覃异之没答应。覃异之知道,大局已去,再留在军队不过是替人擦尾。他拒绝后,几个月内就在香港宣布起义,通电归顺新政权。之后返回大陆,出任政协委员,晚年安稳。

0 阅读:190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