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想起艾跃进教授!如今看来,艾教授真的是有着战略家的眼光的,因为早在1996年他就首次提出“第一件事”的观点,距今已经有29年! 如今看来,艾教授真的具备战略家的惊人眼光。早在1996年,他就首次提出了那个振聋发聩的“第一件事”观点。 从1996年到今天2025年11月19日,整整29年过去了,历史的指针似乎正在精准地印证他当年的判断。 很多人恐怕已经忘了,艾教授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他认为,中华民族要实现真正的富强,必须优先解决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遗毒。 他的目标很明确,针对的是军国主义势力,而非普通的日本人民。 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因为历史的伤疤从未愈合。 那场侵华战争带走的3500万同胞的生命,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血淋淋的教训。 艾教授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隐患就永远存在。 他有句名言至今仍在流传:“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句话在今天听来,显得尤为深刻。他早就看透,国防实力才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唯一基础。 更惊人的是他的战略判断。他早就断言,日本绝不会甘心一直当美国的“小弟”。 一旦美国实力衰落,日本必然会谋求成为一个独立的军事大国。这个预言在当时听起来,或许还有些遥远。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让人触目惊心。 就在2025年这短短的一年里,日本的一系列动作,简直是在为艾教授的预言提供最生动的注脚。 先看钱袋子。日本政府提出的2026财年防卫预算申请额,达到了惊人的8.85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十四连增”。 这还没完,首相高市早苗更是提出,要将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从原定的2027年提前到2025财年实现。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日本的防卫开支,相较于五年前的计划,直接提升了60%。如此疯狂地增加军费,他们到底想干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说增加预算还只是准备工作,那么修改武器出口原则,就是实质性的危险一步。 从2023年底开始,日本两次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已经允许向15个国家出口杀伤性武器。 到了2025年11月,他们计划更进一步,打算废除所谓“救援、运输”等5类用途的武器出口限制。 这等于彻底打开了日本对外出售杀伤性武器的闸门,彻底撕下了“专守防卫”的伪装。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日本开始公然挑战战后秩序的基石——“无核三原则”。 就在这个月,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接受质询时,竟然回避明确坚持“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 这种表态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执政的自民党更是直接启动了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讨论,堂而皇之地将“无核三原则”列为议题。 这简直是在试探全世界的底线。 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的话说得更露骨:“韩澳都将拥有核潜艇,日本为何不能?” 这种公然的叫嚣,你敢信这是从一个二战战败国高官嘴里说出来的吗? 他们甚至已经联合维新会,推动研发“下一代推进系统”潜艇,为发展核动力潜艇铺路。 与此同时,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进程也在加速。 2025年11月13日,自民党与维新会再次召开修宪会议,重点就是讨论删除宪法中“放弃战争”的条款。 这已经不是“军事正常化”,而是奔着“军事化”去了。 为了强化所谓的“正统性”,他们甚至计划将自卫队的军衔,改回“大佐”、“大尉”等旧日本军队的称谓。 这种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行为,简直是对历史的公然挑衅和对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 在地区问题上,日本的挑衅也越来越出格。 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的所谓“存亡危机事态”挂钩,这无异于在暗示,日本可能以武力介入台海。 对此,中方的反应极为严厉。外交部连续三日发声,明确警告:“如日方一错再错,中方将采取严厉反制”,并直指日方言论“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这已经是最清晰不过的红线警告。 可笑的是,日本一边进行危险的政治赌博,一边还在加深与美国的军事捆绑。 2025年8月,日本同意承担驻日美军基地75%的费用,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美国盟友。 同时,通过采购美制“战斧”导弹,发展所谓的“反击能力”。 艾跃进教授在2014年分析乌克兰危机时就曾指出,北约东扩旨在削弱俄罗斯,俄国的反击是必然的。 他还警示,如果俄罗斯倒下,下一个直面压力的就是中国。如今看来,日本正是在配合美国,企图在东方复制这一幕。 回过头来看,艾跃进教授当年的预言是何等精准,这恰恰印证了“军国主义遗毒未清”的论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