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方向盘冰凉得像块铁,你却仍要准点出现在办公楼里。穿得臃肿像只企鹅,却挡不住那股从心里窜出的寒意。冷的不只是手,还有那点悄悄缩小的理想。这种感觉,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曾经,你也许设想过另一种状态:哪怕在35岁以后,在乡镇机关里,也能保持细腻、温柔、有光。但现实是什么?一年到头早出晚归,冬天路滑车冷,工作琐碎压身,习惯了不抱怨,习惯了把情绪按下去。久而久之,人还在岗位上,心却渐渐开始“冬眠”。 问题到底出在哪?不是你不温柔了,而是太多冷风一齐扑面而来。工作节奏像没有尽头的跑步机,家庭责任又一刻不停地加码。就像乡镇道路,车多路窄,你一边要躲坑,一边还要保证不熄火。温柔不是消失了,而是被你小心地收进了“保温箱”。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被动挨冻。你可以给自己设一个小小“取暖点”:比如上班路上只听让自己放松的音乐;在办公室给自己备一杯常在的热水;给同事一个主动的问候,让自己做那个点燃气氛的人;下班后留出十分钟,只属于自己。哪怕再忙,也给自己保留一件让你真心喜欢的小事。 如果说冬天是对心态的一次筛选,那你不必强撑成“钢铁人”。你可以是有铠甲的温柔之人,外面挡风,里面留暖。留两个问题给你:在这份体制内工作里,你最不想失去的,究竟是什么?而这个冬天,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替自己“升一点温”
